【本報訊】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內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飽含著仁愛、和諧、敬畏、知行合一等思想智慧和精神滋養。四十多年來,全球洪門聯盟劉會進先生,一直潛心研究洪門忠義,深入挖掘洪門歷史,弘揚忠義文化,穩步發展山堂,思想上永不停歇,永無止境,實踐中奮鬥不止,創新進取,志為洪門五祖替德。
洪門迄今已346年的歷史,對洪門五祖的研究,也就是對洪門始祖陳近南大哥、萬雲龍大哥、洪門前後五祖的民族大義的繼承、發揚、光大和可持續發展。他所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的範圍,概括起來就是“洪門學”。“洪門學”概分為忠義精神文化、洪門組織與實戰策略(手段)三個部分。
忠義文化部分是屬於“洪門宗旨目的性研究”,包括哲學、史學、倫理、經濟、科技的研究,以實現“洪門維新”五化為奮鬥目標。
洪門組織與實戰策略兩部分,屬於“忠義洪門之手段性”研究。就洪門組織而言,包括生理原理、洪門山堂倫理的研究。就策略部分而言,包括對心理策略、忠義文化教育宣傳、文化藝術、文化傳播,文化產業經濟等學問的研究。種種研究旨在提升洪門聯盟整體實力、境界和格局,提高新時代的洪門發展戰略規劃,充分發揮洪門文化優勢在實踐中的高效運轉。
中國人研究學問,偏重哲理而輕方法,重目的而輕手段,以致造成“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通病,王陽明先生深知此病,由此,“知行合一”之教,便由明代傳揚至今,給世人留下最有名而且最有價值的學說。洪門龍頭孫中山先生打破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樹立了“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新觀念,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徹底理清了“知”與“行”的辯證關係。
中國洪門五聖山總山主劉會進秉承先賢先聖遺教遺訓,窮數十年之力,從事“洪門宗旨的手段性”並側重研究,特別強調倡導“洪門維新”成敗的關鍵在手段。
所謂“手段”,即是如何實踐“行”的問題。中國洪門五聖山總山主劉會進博士,倡導洪門維新合法化、社團化、企業化、國際化、公益化五化的理論根本,是緊緊圍繞“行”的哲學理念,有機的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劉會進先生一本《忠義精神哲學》之指引,篤行順天應人之大道,恰當運用“致中和”的原則及嚴謹科學的方法,有效處理洪門發展過程中的各類事務問題。
養浩然正氣,立天地之間,牢記使命,心系家國,中國洪門五聖山倡導“洪門維新”,必將照亮洪門忠義傳承千百年的前景,遍地開花。
●小檔案:
劉會進先生,祖籍福建惠安,出生台灣澎湖
現任:中國洪門五聖山總山主、全球洪門聯盟總會長、洪門國際基金會主席、中國國學院大學洪門文化研究院院長
倡導:洪門維新合法化、社團化、企業化、國際化、公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