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基層教師工資三十年漲了近一百倍

  【本報訊】為紀念第35屆教師節,大陸在9月10日這一天晚上8點到9點,在31個省市自治區的地標性建築、公共交通設施等,為教師亮燈,感念師恩,禮敬教師。

  大陸教育部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教育支出已連續多年佔全年GDP總量的4%以上,教師地位待遇也顯著提升,教師工資由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倒數後三位,提升到目前在19大行業排名第7位。

  目前大陸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工資在4千至5千元人民幣之間,部分沿海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教師可達6千至7千元。且每年還在以4%-5%的漲幅調漲。

  四川犍為九井鄉村基層教師陳榮結說,1990年,她拿到的第一份工資,僅有47元現金,無任何福利或補貼。如今,她的工資已漲至近4000元,將近工作初期的100倍。

  兩岸除了傳統民俗節日的春節、端午、中秋三大節與清明節一致外,兒童節與教師節都不同,大陸教師節是9月10日(台灣一直是孔子誕辰的9月28日),大陸的兒童節是6月1日(台灣是4月4日)。

  中共自1949年建政後,教師節的日期選定出現多次變化,最早中共曾以6月6日為教師節。1951年,中共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5月1日國際勞動節作為中國教師節。但因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提出“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報告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也未受重視。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原因是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但從2004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人文學者李漢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籲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他認為,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該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是非常合適的,但後來無疾而終。

  香港的教師節原與台灣一樣都是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但自1997年回歸後則跟隨大陸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