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腦袋有洞~勞動部那壺不開提那壺

  【本報訊】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進入第4天,周六晚上勞動部長許銘春跑去探視罷工會員,這位部長腦袋有洞嗎?部長如此行事,合宜嗎?

  身為勞動部長,去探望罷工會員,表示對勞工的關心,似乎是為所當為,無可厚非,但實際上,勞動部在罷工中較合適的地位是解決勞資紛爭的調停者角色。部長跑去探視罷工者,其實就代表勞動部長預設的「挺罷工」立場,合宜嗎?

  再者,以勞動部主管勞工事務的角色而言,也該注意到長榮的勞工有的參與罷工,也有未參與、甚至反對,手背手心都是肉,勞動部長只關切罷工者,而且在行動上表示支持罷工,顯然逾越分寸。

  更糟糕的是,許銘春連基本功課都未做好,她去現場探視罷工者,說她了解罷工是爭取權益與勞動條件、飛行安全,但問題是這次長榮罷工只與勞動條件有關,與飛安完全無關,反倒是資方擔心接受罷工者的條件才會「影響飛安」。以飛安為由的罷工,是上次華航的機師罷工,身為勞動部長豈能如此狀況外?

  勞工罷工權一定要尊重,但資方經營面的考量也要尊重。罷工其實就是勞資雙方的對抗、拔河,很難定義對錯,政府最適當的角色就是讓勞資雙方依法行事,要介入也是基於調停解決問題、讓罷工落幕,而不該出現挺罷工的勞工或挺資方的預設立場。

  三年前華航空服員的罷工,蔡總統第一時間就表達支持罷工者,說出「你們不會孤單」這句話,華航又算是公營事業,結果大幅限縮談判空間,資方全盤退讓,後遺症至今仍難化解。許銘春該記取教訓,拿捏好政府該有的角色與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