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14〉日又有三艘台灣貨船運載1200噸農水產品抵廈,全部來自高雄。這是今年以來,廈門口岸最大的一批台灣農產品進口。
這三艘台灣貨船共搭載134個集裝箱貨櫃,其中台灣水果700噸,主要有楊桃、芭樂、釋迦、蓮霧、鳳梨、茂谷柑、火龍果、檸檬、蜜棗等品種,台灣水產品500噸,主要有午仔魚、油魚、中華鱉、凍魷魚等。
今年新春伊始,短短一個多月,廈門口岸進口的台灣水果已達6030噸,水產品4100噸,實現2019年“開門紅”!
統計,自2005年大陸開放台灣水果進口後,廈門市政府就指定同益碼頭作為台灣水果及農副產品進口口岸並實施快速驗放便利化措施。截至去年,廈門口岸已累計進口台灣水果23萬噸、台灣水產品2.2億美元。
長期以來,廈門市高度重視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實現互通共贏。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廈門市商務局、廈門海關等相關部門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推動加強口岸便利化,持續保持相關政策的穩定性,不斷提升台灣農水產品輸大陸口岸地位。
台灣水果進口量從最初2005年的207噸,逐年快速增長,至2018年,我市年進口台灣水果量已達4.7萬噸8616萬美元,較2005年增長227倍;佔大陸進口台灣水果總量比重也從14.5%提升至90%,已連續11年居大陸進口口岸第一位。台灣水產品進口也從年進口2500美元提高到目前年進口6698萬美元,增長2.7萬倍。
廈門與高雄港口的區位優勢,是台灣貨物輸大陸最便捷的通道。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廈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台辦、省、市委市政府相關惠及台胞政策,加大兩岸溝通對接,特別是與高雄、台中等縣市的對接力度,進一步推動我市台灣產品輸大陸的口岸集散建設,使台灣優質產品順利抵達廈門分撥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