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大陸為何令美國害怕

  【本報訊】2018年4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發酵,從量變到質變,最終演變為貿易戰。回顧半年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總體上呈現出一波三折的演進軌跡。中美關係,僅僅是貿易之爭?看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怎麼說!

  貿易戰是個很重要的方面,但不僅僅於此。貿易戰打到今天,我們不管從輿論、從微信、網絡上看,還是從各方的採訪來看,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經濟學家看衰中國,美國經濟學家看衰美國。

  你一採訪中國經濟學家,一片唱衰,“完啦!遭啦!大難啊!我們糟糕了,一塌糊塗!”;你採訪美國經濟學家,跟我們一樣,“完啦!遭啦!特朗普把美國折騰成這樣,美國將來出大麻煩了!”。

  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雙方都唱衰自身。都是經濟學者,都是專家學者,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我說了一句話:雙方對自身的缺點都了若指掌,雙方對對方的缺點都有所不知。

  都知道自身一大堆缺點和毛病,中國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缺點和毛病知道的太多了,美國經濟學家也一樣。但對對方的毛病知道的不多。

  那麼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的優勢在哪裡?美國的優勢又在哪裡?

  中國的優勢,第一,我們製造業優勢;第二,市場優勢;第三,開放優勢。

  美國的優勢是什麼呢?第一,科技優勢;第二,貨幣優勢,美元;第三,軍力優勢,不行就打。這是美國的優勢。

  製造業方面,美國長期佔世界工業製造的20%以上;日本在高峰時期,大約在1995年1996年,接近美國,占到世界工業製造20%,然後下滑;德國製造業不錯,但是量太小,長期在世界製造業10%以下;而中國則是異軍突起,2009年與美國達到同一比重,各佔世界製造業18%,然後上升,美國下降。中國製造業2016已經佔世界製造業比重25%,世界第一。這種製造業的優勢,任何國家難以取代,而且中國還在上升。

  華盛頓有句話講,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科人才,中國是首個年度專利申請數量突破百萬的國家,佔全球專利申請總量近40%,比美國,日本,韓國加起來還多。

  你說這趨勢不可怕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學報講,44%的中國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美國祇有16%,考慮到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這一趨勢將來十分可怕。

  美國人還學工程學嗎?還學自然科學嗎?他們選修什麼呢?法律,金融,醫學,因為最來錢吶,工資待遇最高了,他們都搞這個去了。中國,按照美方統計,中國本科生每年畢業600萬個工程師,即使90%作廢,轉行,還剩60萬,也很可怕。

  美國有這樣的人嗎?奧巴馬要返回製造業,特朗普要返回製造業,領導,政府大力疾呼拼命號召,人在哪裡?工程師在哪裡?藍領工人在哪裡?白領技術人員在哪裡?

  你看我們曹總在美國搞玻璃廠,僱傭的工人,都是四五十歲,實際上四十歲極少,大部分是50歲60歲的,誰給你當工人啊?誰幹啊?沒人幹,非常困難!

  美國今天面臨的問題是他想返回製造業,他回得去嗎?人在哪裡?單靠政府號召就回去啦?政府號召我就選修工程學啦?我不想學,工程、建築,沒人學的。這是美國今天很大的問題。

  美國刁難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華為、中興、三一重工、聯想,都受到刁難。

  中國安撫美國企業在華的投資,我們開放,你要投資,來啊,我們繼續歡迎,我們繼續開放,包括金融領域,我們都是繼續開放。

  美國收緊開放程度,反移民法。特朗普講了,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都是間諜。

  中國擴大開放程度,他在以階級鬥爭為綱,我們在改革開放。在這個方面我們和美國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決定了在貿易戰中中方的中長期優勢。

  我們近期股市低迷,大家唱衰,都覺得不好。中國經濟學者大量看到的都是中國近期,美國經濟學者唱衰美國,他們大量的看到的都是美國經濟的中長期,雙方視點不一樣。

  中長期對美國非常不利,近期給我們造成了意外的困難,所以我們感覺這坎兒好像都過不去了一樣,博弈的雙方都難,沒有誰是容易的。

  特朗普是個40後,他46年生的,他簡單的把過去美日經濟對決拿過來用在今天和中國的經濟對決,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一個《廣場協議》把日本打趴下了,日本直到今天都恢復不了。

  但是注意,特朗普先生是40後,美國的交班很怪異,60後交班給40後,奧巴馬是61年的,特朗普是46年的,他都能完成交班,60後交給了40後,40後上來了,然後拿出對付日本的那一套對付中國,完全不行!

  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是產品之間對決,雙方都有獨立於對方的完整的產業鏈。美日汽車,幹起來了,日本汽車有完整的產業鏈,全在日本生產;美國汽車完整的產業鏈,全在美國生產,計算機、電器都是這樣,各自有完整的產業鏈。

  全球化經濟發展到今天,美中經濟對決不是產品的對決,不是汽車產品的對決,不是計算機產品的對決,是撕裂的產業鏈,這和美日對決完全不一樣,40後至今還沒有明白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是產品。

  你看他劃分的非常細,中國的幾千種產品,其中大量的都是中間產品,不是最終產品。中間產品進入美國,他們還要進行在加工,再升值,這就影響極大了。

  因為產業鏈密切的上下游關係,決定了並非誰掌握了高端技術誰就掌握了一切,掌握中低端的也並非那麼容易取代,只是賺取的利潤不高而已,我們承認,中低端賺取的利潤不如高端,但是也不能忽略中低端的優勢。

  美國回不來了,美國想要回到中低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已經回不去了,工程師在哪裡啊?藍領,白領在哪裡啊?沒人啦!這些事都由中國人幹了。

  那好,找一個替代中國的,有中國這個規模嗎?有中國這個質量嗎?有中國這個創新能力嗎?沒有啊!我們今天講很多高端的優勢,我們頂禮膜拜,但是我們中低端也有優勢的,我們正在往高端走,但是我們手中也不是一張牌都沒有,他們難以替代。

  產業鏈的撕裂除了兩敗俱傷,已經無法形成傳統意義上的對立格局,傳統美日對決,你必須要簽廣場協議,你不簽就完蛋,只好這樣,日元升值,最後一塌糊塗,今天你試試看?

  今天是產業鏈的撕裂,兩敗俱傷,對中興的製裁非常典型,美國制裁中興,高端芯片卡我們了,芯片卡住了,中興老總說我們行將休克,大家聽了非常震驚,中興,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世界第四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被美國卡了一個芯片就休克啦!大家覺得,為什麼我們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因為美國太厲害了。一個芯片把中國搞住了,中國就完了。

  我說,你知道這是產業鏈嗎?中國完了,美國也完了。你看高通怎麼辦?高通2017年的營業額,紅色部分是中國,橙色部分是韓國,美國看這個縫兒,就一條細縫兒,跟人的眼睛瞇了條縫一樣,高通在美國沒有什麼銷售。2017年高通全球銷售營收223億美元,中國市場佔150億美元,佔2/3,比例還在一直上升,而在美國本土,高通營收微乎其微。把中興制裁,不買美國芯片,高通同時也完了,這就是產業鏈。

  特朗普懂這個嗎?他得慢慢學。美國人講,特朗普30年沒有進行任何的教育了,各種培訓班他都沒進過,我們現在就是培訓班,他在這裡慢慢接受教育。

  特朗普的一個大麻煩就是他30年沒有接受過任何的培訓教育,他一個40年後,還停留在過去產品對決那一套,他知道今天是產業鏈嗎?

  他今天給美國帶來了大麻煩。所以為什麼對中興又緩和了?特朗普打電話說,習近平主席給我打了電話,我倆是很好的朋友。他要求緩和,所以我們就緩和了,他有那麼和善嗎?關鍵是為了救高通!

  中國不買高通,高通也完啦!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2017年中興出貨4600多萬部,超過一半使用高通芯片,中興休克,高通深受重創!這就是今天的產業鏈。

  2015年我們中國政府對高通開出9.75億美元的罰單,高通十分配合,第一時間交納,馬上就把錢交上來了,並且對國產手機生產廠商專利費打6.5折,失去中國市場是高通無法接受的,這是今天的產業鏈,這是今天形成的共生關係,我們沒有新的冷戰,政府在冷戰,企業在勾連,這種關係無法斬斷。

  美國深陷經濟全球化陷阱,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化解,企業的稅收大量在海外了,企業的就業在海外了,然後國家還得保護他,國家花了高額的費用,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去保護他,給企業帶來這種困境,給國家帶來這種困境,所以美國今天的優勢正在被瓦解,他的科技優勢、貨幣優勢、軍力優勢正在被瓦解,而且不是被人瓦解,是他們自身把優勢瓦解了。

  克林頓的高級軍事顧問,泰森講了一句話:美國高科技行業能否抵住中國的挑戰,並不取決於美國能否成功地遏制中國的進步,而取決於美國自身保持和支持美國公司創新能力。

  迄今為止,政府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煤炭開採、鋼鐵生產等傳統行業,而非創新,大家不要忘記,特朗普是個老派人物,他是個40年後,他希望煤炭重新開採,鋼鐵重新生產,黑煙重新冒起來,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濃煙滾滾,他鍾情於傳統的工業。你拿傳統工業與中國競爭,行嗎?

  反移民政策嚴重損害美國科技創新,你到加州矽谷看看,中國移民、印度移民、以色列移民、東歐移民,大量在矽谷。特朗普反移民,你反的是什麼?反人才。

  再看我們今天的城市,中國也一樣,深圳最活躍,深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美國很擔心深圳未來30年,40年取代加州的矽谷成為全世界研發創新中心。

  為什麼呢?深圳五湖四海,深圳移民。上海這一輪為什麼落後了?上海移民很難啊,所以他就落後了。當然,深圳現在移民也有問題,深圳現在移民也不容易了。就是一個地區啊,我們中國有句話叫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必須得流動,才會有創新。

  特朗普反對流動,美國就是傳統的,宗教的,白人的美國。你可以阻斷人才流動,阻斷直接損害美國科技創新。

  沃頓商學院經濟學家哈里森講:我們現在在做的其實不是支持新興行業,是在救助衰退行業。都對美國現在的政策很不滿意。特朗普到底是個老派人物,而且他這個人胃口很大,想幹的事兒很多,有點志大才疏,因為他什麼事兒都不想幹。

  宣布國內減稅。這做的是不錯,企業開心,但是大家注意,政府本來就沒錢,這一減稅,政府更沒錢了。

  宣布重返月球。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後,廢棄了,為什麼?因為沒錢,登月太花錢了,不登月了。特朗普宣布,重返月球,又得花錢,大幅增加軍費,籌劃太空部隊,軍費增加到創紀錄的7160億,軍費在美國之後的九個國家,從中國到第10名九個國家加起來總和還沒有7160億多。極大的增加軍費,繼續嚴厲制裁俄羅斯,簽署美台軍艦互停,美台交往法案,恨不得與中國打起來。

  提出退出伊核條約,又軍事威脅伊朗,伊朗又和他幹起來;搞全面貿易戰,跟各國都過不去;然後2018還大興基本建設。

  其實核心就一句話:錢在哪裡?打仗要錢,建設也要錢,你有錢嗎?美國著名的風險投資者凱西說了一句話:在軍費問題上特朗普表現太過愚蠢,只能使得美國政府在破產道路上加速前進。他說:他到哪裡去籌措美元?如今俄羅斯和中國已經不再購買美國國債,外國投資者也在尋機拋售,假設特朗普成功連任,第二季任期結束,美國政府為財政赤字支付的利息每年就近萬億美元。每年為美國政府貸款支付的利息將近萬億美元,你怎麼般?特朗普已經債務飆升。我們說特朗普接手了一個不是特別好的攤子,他要在攤子上有所作為,他要想把債務壓下去,非常難。

  大家可以看看美國國家債務,美國的債務一直控制在原來可控的水平,這時基本相當於他的國民經濟總量,美國債務現在已經超過了國民經濟總量,就是說他現在全年的國民經濟生產還不夠還債的。

  但是這個債務以前是沒有這麼高的,1776年美國建國,到1980年裡根上台,美國全部的多少界政府,兩百多年,美國政府債務不到一萬億美元,財政狀況還是不錯的。

  但是你看1980年到2008年,裡根上台到奧巴馬上台,債務十萬億,為什麼?因為期間,2002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債務開始飆升。2008年,奧巴馬上台,到2016年特朗普勝選,債務20萬億,超過美國國民生產總值(17萬億),這是對今天的美國來說債務非常嚴重的,壓力巨大的一件事。

  特朗普發誓要把債務減下來,但是現在這個趨勢,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債務要達到25萬億,彼得·席夫,美國經濟學家中唯一一位準確預測了2008金融危機,以房貸引起的金融危機,他說:可能加劇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大問題是,美國人實際上已經身無分文。都在借錢。

  美國國家債務飆升為什麼這麼高呢?他大問題是中國的貿易盈餘高嗎?這不是問題,美國人不存款,美國69%的人存款在1000美元以內,1000美元合人民幣不到7000塊,放在中國,全家存款不到7000人民幣,這不是開玩笑嗎!美國就開玩笑,美國40%的人沒有存款,69%的人存款在1000美元以下,他們不儲蓄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國各大銀行沒有人去存錢,銀行沒錢。

  中國人都存錢,賺點錢就要存起來,中國人儲蓄意味著什麼?這個儲蓄極大的支持了政府,而且我們相信銀行不會倒閉的,所以我們沒有說經濟風險,股市低迷就跑去銀行擠兌,我們一擠兌,銀行也夠嗆,你看我們沒有擠兌,我們相信政府銀行永遠不會垮台,有政府的信用擔保,銀行一定會還我錢的。美國不行,美國稍有風吹草動就擠兌,本身也沒多少錢,都欠債。

  所以美國現在的大問題,他們國家除了發國債沒有別的渠道,從民間收集不到錢,大家不往銀行里交錢,69%存款都在1000美元以下,很多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的大問題在這。美國不儲蓄,中國高儲蓄,中國你看指標不漂亮,政府還在那乾,為什麼?因為政府有民間儲蓄,有非常豐厚的資金在銀行里。

  美國怎麼辦?美國就靠借貸,但是借貸要還利息,而這個利息極高,你再看我們銀行儲蓄,銀行儲蓄的利息很低啊,這完全不一樣。

  美國現在面臨大麻煩,所以呢我們從今天看就是這樣的趨勢,短期看中美貿易戰結局必然是兩敗俱傷,長期看,貿易戰不但將倒逼兩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且通過一段時間的較量,反而有助於雙方找到新的平衡點。我們中美一定能找到新的平衡點,重新平衡。

  我們的產業鏈,就是平衡點,就是雙方的國際分工,就是交叉在一起。最安全的是什麼?就是跟對手最緊密的混在一起,你也掰不開我,我也掰不開你。美國有個電影叫《教父》,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黑手黨老大的父親被殺了,他講了一句話:你能給對手最大的震撼是什麼?就是能和對手平靜地坐在一起喝咖啡。這是對對手最大的震撼,他和我是殺父之仇,我和他坐在一起喝咖啡,他也知道我,我也知道他。我們今天和絕對不是和美國分開,你幹你的,我幹我的,然後我們就開始冷戰,絕對不是這樣,我們更要和美國混在一起。

  有人講,現在問金教授能不能到美國投資,我說,到美國投資很好,只要你能進得去,你就幹!就怕你進不去,他的限制很嚴。我們就跟他混在一起,最安全。

  對於中國人來講,我們要認清自己的真實地位,堅持擴大改革開放,積極主動與國際接軌,加大對國際產業鏈的深度嵌入,努力培植擴大內需,最終誰也奈何我們不得。

  我們介入國際產業鏈,嵌入得越深,我們越安全。而且我們現在內需明顯提升,中美貿易戰如果在2006、2007年發生,對我們的傷害比今天要大。十幾年前,2006,2007年的時候我們的進出口貿易占我們國民經濟總量的63%,今天只佔33%,比例大大下降了,因為內需提升了。貿易戰在今天對我們雖然也有影響,但不會有2006/07年的時候那麼大,不像宣傳點那麼玄。

  當然,我也找到了一點歷史緣由。中美貿易戰我們國內一篇哀嚎,不管是理論界,還是企業界,還是民間,還是股市,這種狀況以前也出現過——抗戰之初,國內輿論一片哀嚎,打不過日本,不能幹。

  抗戰之初我們成立了著名的“低調俱樂部 ”,都是中國一流的學者,週佛海、陳布雷、胡適、張君勱、陶希聖、梅思平、汪精衛,當時中國最聰明的大腦,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低調俱樂部”,什麼叫做“低調俱樂部”?

  蔣介石跟共產黨在一起講抗戰,高調,吹牛皮,說共產黨吹牛皮,老蔣也跟著吹,抗戰?抗的過嗎?打得過日本人嗎?所以他們是低調,包括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都低調,不願意跟著別人一起“唱高調”,別吹,根本打不過。

  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講過,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種能和日本比擬,戰必敗。

  這和我們今天是何其類似啊,我們今天學者在講的,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種能和美國比,貿易戰中國肯定失敗。這兩者有什麼差別?歷史在驚人地重複。

  當然,這個“低調俱樂部”,除了胡適和陳布雷,其他全部變成了漢奸。陳布雷,蔣介石的文膽,離不開蔣介石,他跟著蔣介石。胡適,老蔣救了他,沒有老蔣,抗戰一開,胡適也到南京去了,跟著汪精衛走了。蔣介石任命胡適為無任所大使,沒有固定的任所,全世界遊說,宣傳國民政府抗戰,胡適拿著老蔣的外交口徑去各國宣傳國民政府要抗戰,等他念了一圈兒回來,汪精衛已經成漢奸了,那伙人都成了漢奸了,胡適倖免於難,成為了中國大學者之一。好多人喜歡說胡適不得了,但是沒有老蔣救他,他就完了。

  你看,中國最聰明的大佬是怎麼看中國的,當年抗日,能幹得過嗎?毛澤東就說幹得過!為什麼?毛澤東《論持久戰》講了一句話:戰爭的偉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老蔣說要抗戰,胡適吃飯的時候問他:委員長,你說要抗戰,抗多久?老蔣回他:6個月!為什麼是六個月?因為國民黨兵工署向老蔣報告,南方北方所有的槍砲彈能夠師以上單位打三個月。三個月之後槍砲彈都沒有了,老蔣能說抗6個月,也算可以了。

  老蔣只看到了武器的統計數字,而毛澤東講《論持久戰》,毛澤東看到了民眾,戰爭的偉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我們今天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今天中美貿易戰最深厚的根源是外匯儲備嗎?是美國國債嗎?是貿易盈餘嗎?是民眾!

  什麼樣的民眾?華為的任正非,以及他們這批企業家。43歲創業,1987年以27000員集資創建華為,2015年華為全年營收利潤110億美元,2016年,華為國內納稅700億,海外納稅200億,將華為發展成了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震驚了美國人,堵截華為。

  任正非說:阿富汗戰亂時,我去看望過員工;利比亞開戰前兩天,我就在利比亞,我飛到伊拉克不到兩天,利比亞就開戰了,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什麼叫企業家精神?什麼叫中國企業家精神?這是我們過去以往理論能突現的嗎?中國發展道路沒有理論能凸顯,中國企業家的這種性格,這種人格,這種創業的耐受性,沒有人能夠超越。

  今年4月10號,美軍攻擊敘利亞,4月11號任正非給我發了一條短信,10號下午空襲,他9號剛剛離開敘利亞,我跟他說你要保重,他說他正在貝魯特喝咖啡。這就是中國企業家的精神,都在第一線。

  任正非講過一句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多霸氣的話啊!這句話我覺得,超越了我們現在的所有經濟理論。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這就是今天中美博弈我們中方的優勢,就是毛澤東講的話:戰爭的偉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中國社會,中國人這種勤勞勇敢,這種創新能力無可替代,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本。

  我最後再說幾句話結束這個講座,第一句,知識不是力量,只有能執行的知識才是力量。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他指的知識是能執行的這部分知識,不是所有知識都是力量,發牢騷的知識形不成力量,講怪話的,灰心喪氣的也是知識,它形不成力量。

  第二句話,人人都是普通之人,人人都可能做非凡之士,從任正非,到高德康,到周曉光,哪一個不是普通之人?普通的農民,普通的工人,他們都做到了非凡之事。

  第三句話,在謙卑的骨子裡,也流淌著江河。

  最後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深淵之後,依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