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泉州市傳承的少林魂

南拳北腿少林棍,衛國保寺健自身;
崇禪尚武少林人,愛國護教少林魂。

  【本報訊】央視2019年春晚播出少林武術節目《少林魂》,場面恢弘壯觀,數万名武術人士擺出各種造型。“春“、少林”、“福”、國旗等圖案十分震撼,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展現了少林雄風,表達了對全國人民的美好祝愿。而在我們泉州就有這樣傳承千年的少林魂!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正所謂“天下功夫出少林”,武林之中,少林功夫最負盛名。南北少林一脈相承屬於同宗同源,一千多年來歷經三興三廢,長興不衰,及至今日風靡全球,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少林弟子千古傳承的少林魂。

少林魂:從荒地到文化名片

“師父,今天中午煮什麼湯?”
“西紅柿湯吧。”
“沒有西紅柿。”
“有青菜葉嗎?青菜湯也行。”
“沒有青菜。”
“實在不行,就將鹽放在開水中,當湯吧!”

  這不是麥兜和校長的台詞,是缺衣少食的苦澀。快20年了,泉州少林寺常定法師與理農法師的這番對話一直記在彼此的心裡。

  一座唐時寺廟建了又毀,毀了又建,三次消失殆盡。1992年10月再次奠基重建,1997年,泉州少林寺還只是一座只有大雄寶殿,連佛像都沒有的空殼寺廟。那時候,常定法師23歲。他的世界,從此再也沒離開過泉州少林寺。

  說起東嶽山這一帶,泉州人哪個不知道早年曾是棺柩停寄、安葬先人的地方?彼時雜草叢生,一不留神雙足就可能“冒犯”墳地。復建之初,少林寺經濟來源靠華僑捐款,每月到佛教協會領取1000元的生活費,也包含修繕、辦公之用。

  因仰慕“天下功夫出少林”,15歲少年來到崇福寺這座以禪武聞名的寺廟,向常清法師學習少林五祖拳。常清法師與後來擔任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的周焜民老師師出同門,所以常清法師病故之際,專門囑託週焜民老師教授武僧學習。週焜民老師禪武兼修,給了常定法師許多引導。

  1989年,原來在崇福寺出家的元果長老回泉州數月。見常定法師聰慧,決定收他為徒。元果長老告訴常定法師:“你年紀輕輕,還是應該多讀書啊!”老師這樣說,第二年常定法師就到廈門閩南佛學院學習。1994年畢業後,他奉命到廈門白鹿洞寺任知客,那時候常定法師只有20周歲。

  三年知客生涯後,有兩條路擺在年輕的常定法師面前:繼續留在白鹿洞寺,安心在條件成熟的寺廟裡修行練功;接受週焜民老師的邀請,到四下荒涼,還處於復建之初的少林寺當一個“光桿”住持。常定法師選擇了後者。一來是泉州人,二來,也是為了不辜負恩師的託付。

  常定法師意識到年輕的自己一來在佛教界資歷尚淺,二來在武術界影響力也還不足。既然大家印像中少林就是以武功聞名,要迅速擴大寺廟的影響力,不如先辦武術培訓。先成立武僧團,再藉助本土媒體的力量擴散少林寺海內外招生的消息。當時的效果出奇的好,經《星島日報》、《歐洲時報》等轉載,當年就真的有“洋弟子”來了!

  以武學開路,復建的路一走20多年。在最新的少林寺手繪遊覽地圖上粗略一數,含亭台樓閣,已有近四十座建築。每天遊客、訪客不斷。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還專門關心過泉州少林寺復建的情況。

  常定方丈說,20多年來,泉州少林寺不僅保持著傳播南少林五祖拳文化的重任,也主動走出去展示泉州的禪武精神。泉州少林寺至今不收一分錢門票,常定法師認為,佛應渡有緣人,少林寺應該成為泉州人,乃至世人的精神後花園。

  “我只是少林寺的看門僧、掃地僧。常念過去,只是為了不忘初心。“在少林寺一天,就要擔當自己的使命和角色,也不枉在這人世走一遭。”

少林魂:“一拳”走世界

  泉州少林寺是南少林武術發祥地,南少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塊瑰寶,千百年來薪傳不衰,它與蜚聲中外的南音、南戲並稱為泉州“三南”,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內涵,在海內外廣為傳播,其中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五祖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中歷史最悠久、傳播地域最廣的優秀拳種,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泉州少林寺大力弘揚禪武精神,致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禪武文化品牌,吸引了眾多禪武愛好者來泉開展中華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為海內外南少林武術愛好者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溝通渠道。

  禪武文化、禪武精神,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閩南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少林五祖拳拳法獨特,簡單易學,講究實用,為推廣這一文化精粹,泉州市武術協會、泉州少林寺已經聯合編撰了《五祖拳譜》一書。在泉州少林寺的推動下,各中小學已將南少林五祖拳操設為全市中小學課間操,既可強身健體,又在習武中修煉泉人堅毅、不服輸的性格,同時可以更好的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少林文化憑藉其頑強的生命力成功走出國門,並紮根海外,與當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目前,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少林寺海外文化中心共有40多個,據有關機構測算,全世界演練少林功夫的有六千萬眾。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機構數百家,遍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少林海外文化中心之一的美國少林拳法聯盟已覆蓋美國17個州,在館註冊會員超過百萬。日本少林拳法聯盟現有會員上百萬,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傳播著少林文化。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少林文化已經成為各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少林文化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作為泉州南少林寺重建後的首位方丈,如果說年幼習武只是仰慕少林功夫的話,那成年後的他內心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把南少林功夫和南少林文化發揚光大的責任和擔當。目前南少林寺門徒遍布海內外,其門下弟子(包括俗家弟子)已達數万人。門徒不僅遍及全國,還覆蓋至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泰國、印尼、新加坡等世界十幾個國家。

少林魂:禪拳雙修 光耀“海絲”

  南少林功夫,有別於中華武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僅有佛教本身所具備以禪修心的“靜”,還有以武會友的“活”。禪為武之魂,武為禪之用,禪武相攜,更見南少林文化博大精深。2017年,在常定法師的倡議下,福建省南少林禪武文化促進會應運而生。

  禪武雙修,更有文化張力,也更見文化魅力。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倡議越來越為相關國家所認可,不少國家的相關組織甚至向南少林寺提出“組織建設南少林寺分庭”的想法。

  有人曾提議,昔日活躍於絲綢之路上有茶葉、陶瓷、絲綢、香料等舊四宗,而今斗轉星移,該換為“中文、中餐、中國武術、中醫藥”等新四宗。誠然,不論是南少林功夫,還是中國武術,都以其獨特魅力成為外國人接受、喜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敲門磚,“海絲”沿線國家熱衷南少林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說不足為奇,真要邁出實質性的這一步,常定法師還沒最後下決心。2012年5月,應重慶市江津區之邀,由泉州南少林牽頭的佔地800畝的重慶西少林寺開工奠基,2015年9月,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法師領眾進院住錫,並舉行佛像開光儀式,這標誌著千百年來,泉州南少林寺第一次在異地開枝散葉,當時已覺得是破天荒了。如今,不僅出省,還要出國,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儘管長路漫漫而修遠,然而,人們仍然堅信,少林禪武光耀“海絲”的方向一定不會變,禪武雙修的南少林文化一定會成為人們追隨的文明之光。

  正是憑藉生生不息、深入骨骼的少林魂,泉州少林寺才能在一片荒地上復建成如今泉州的一張文化名片、人民的精神家園;少林武術才能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遠播海內外;少林僧人才能在困境中堅守,默默耕耘。

  而少林魂也是中國魂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離不開中國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為少林魂、中國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