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北京對台目標將是不戰而勝

  【本報訊】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最近一份評估報告承認,任何中國領導人都不可能從統一台灣與大陸的立場上後退,因此台灣仍是解放軍“新的歷史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基金會的報告評估,北京的目標將是“不戰而勝”--在美國能夠組織有效的應對措施之前,不發一槍或僅遭遇最小的抵抗就拿下台灣。

  這是來自傳統基金會日前發布的“2019美國軍力指數”(2019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報告的評估。在這份494頁的報告中,評估中國軍力發展對美國的意涵是重要內容,而且與前幾年的報告相比,“中國軍力威脅”評級被明顯提升。

  在評估台海形勢時,這份報告稱,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威脅要結束台灣事實上(de facto)的獨立,並最終將其置於北京的管轄之下——如果有必要的話,通過武力——“這既是對美國主要安全夥伴的威脅,也是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和平與穩定利益的威脅”。

  報告指出,在緩和了8年之後,台灣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再度升溫。然而,無論在任何時候兩岸關係處於何種狀態,中國領導人一直強調最終收複台灣的重要性。台灣和西藏是中國政策中地理“核心利益”最明顯的例子。中國大陸從未放棄使用武力,並繼續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層發動“政治戰爭”。

  “對中國領導層而言,無論是和平還是使用武力,如果沒能實現統一,都將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上的根本弱點。因此,任何中國領導人現實上都不可能從統一台灣與大陸的立場上後退。由此,台灣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歷史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解放軍的採購和軍事規劃產生影響。”報告如是評估北京對台意圖。

  報告指出,20年來,中國宣布的國防預算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造就了一個更加現代化的解放軍,許多方面仍聚焦於台灣的緊急狀態。這支現代化的部隊包括1000多枚彈道導彈,一支現代化的空軍,以及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水面戰艦和能夠進行封鎖的柴電潛艇。正如1995年至1996年台灣海峽危機所表明的那樣,北京至少準備公開展示武力。因此,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大陸試圖通過越來越多的軍事演習來威嚇台灣,包括在台灣周邊地區進行實彈演習和轟炸機飛行。

  “在沒有強大的美國存在的情況下,北京可能願意走得更遠。”報告寫道。

  報告評估,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反干預”(counterintervention)戰略,通過部署一組重叠能力,包括反艦彈道導彈、潛艇和遠程巡航導彈、衛星和網絡武器--美國人稱之為“反介入/區域阻絕”(A2/AD)戰略,很大程度上是針對阻止美國在西太平洋支持包括台灣在內的朋友和盟友的干預行動。通過將美國的關鍵平台和航母等武器系統置於危險之中,中國試圖拖延甚至阻止美國支持其關鍵朋友和盟友的干預,從而讓中國得以造成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特別傾向於對抗美國幫助防衛台灣的能力。

  報告稱,中國收複台灣的努力不僅限於公開的軍事手段。“三戰”學說突顯了中國的政治戰爭方法,包括法律戰、輿論戰和心理戰。北京使用這種方法來削弱台灣抵抗的意願和美國支持台灣的意願。

  “中國的目標將是‘不戰而勝’--在美國能夠組織有效的應對措施之前,不發一槍或僅遭遇最小的抵抗就拿下台灣。”報告如是評估。

  這份報告對於台海形勢評估的概述是:北京對台灣的威脅由來已久。在長時間的明顯緊張暫時停歇之後,北京對台北新政府的反應,再次將威脅推到了風口浪尖。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正在提高,儘管經濟、政治和軍事代價依然高昂。它的意圖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完全管轄下統一台灣與大陸,並結束台灣島事實上的獨立,這是北京長期以來的一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