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古城門的變遷,見證著古城的發展。自唐代州治從今南安豐州遷至今泉州城區,泉州城垣共築過五座:故城、子城、衙城、羅城、新羅城。五座城垣均建有城門,最多的時候城門達8個。然而,從1923年開始,拆城闢路成了城市發展進程中一段不可逆轉的感傷旋律。直至近幾年,在政府和專家的努力下,一些古城門先後復建,我們才有幸目睹這些氣勢磅的古城門的風采。
如今,復建的古城門成為市中心令人仰慕的“遺跡”,四通八達的進出城通道已取代了古城門的作用,市區的版圖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領域:向西,城市的觸手已經伸向當初的州治一一豐州;向南,一座座大橋飛越晉江,把江南、浮橋乃至晉江、石獅都逐步納入城市的懷抱;向東,城市的“主力部隊”越過了大坪山、桃花山,一路“殺”到大海的面前……誰能想到,就在9000年前,泉州尚未有城,清源山下還是一片汪洋!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但回望那些已經逝去或正在逝去的歷史陳跡,不僅有助於我們認識城市的過去,而且有助於我們去理解她的現在,從而更好地把握她的未來。我們探尋泉州的古城門,其意義也就在於此!
肅清門(子城西門)
作為泉州歷史上的子城西門ー一肅清門,是一座早已消亡的遺跡,其城門的原貌已不復存在。據泉州建築史研究學者楊清江介紹,古城門重建工程提上議程之後,人們有一個共同的聲音:恢復這座被遺忘的城門。
“但後來,因為有專家認為如果恢復肅清門,很難與西街現存的建築相協調,另有專家認為肅清門樓體量大,復建後將妨礙交通,也不大贊同。故後來規劃部門決定,在此遺址上建一文化廣場。”
遺址廣場的規劃設計工作目前已完成並已確定改造建設方案。市規劃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改造主要擬通過搬遷舊西街菜市場、工商辦公樓等建築,適當拆遷周邊部門民房和臨時搭建,結合城心塔和肅清門樓遺址來建設文化廣場。建設內容包括:遺址廣場、戲台、牌坊、連廊、部分安置房等。”
泉山門(子城北門)
●2003年,市政府依唐五代舊制,重建泉山門樓。
新建泉山門樓在舊址的偏西偏南,聳立於高高的台地之上。城牆用灰磚壘砌,其中部分磚塊模印“癸未泉山門修城磚”、“北門指揮部監”字樣。
拾級而上,但見城門口作梯形狀,城上垛口作“凸”字狀。城台施平坐斗拱以立上層城樓之柱子,樓屋木構,青瓦,單簷歇山,正脊兩端鴟尾雙翹,頗具古風。4條戧垂脊佈置“仙人引路”飾件一組,很是精美。
城樓三開間,四面環繞木欄。門洞過道西側牆間嵌有唐子城、宋羅城修城古磚若干。城匾“泉山門”,集蘇東坡墨跡而成。門樓有匾,其北為“三台拱秀”,南為“萬井煙景”。整座城樓古意盎然,令人流連。
朝天門(羅城北門)
●來到古泉州城的最北端,重建的朝天門巍然挺立。
重建後的朝天門,城門洞開,大門兩側更是無阻的大道。這種開放式的“門”,其設計恰恰體現了泉州人“海納百川”的胸襟。宋元時期,泉州經濟繁榮,社會鼎盛,作為“東方第一大港”,具有無限包容、開放和親和的品質,異彩紛呈的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在這裡互相融合,廣泛會聚,泉州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宗教博物館”。
泉州人對不同的文明從不抗拒,而是迎入、體察、篩選、借鑒。這種精神,正是開放式的朝天門所體現的包容精神:既不忘繼承傳統,又敢把心靈的門戶向著世界文明洞開,將新的知識吸納進來,且自然而然匯入其中。
臨漳門(新羅城西南門)
●在上世紀20年代舊城拆毀時,臨漳門是較早拆除的一部分。
上世紀60年代,泉州修建防洪堤,在臨漳門舊址,設有旱閘,防洪堤其中一段沿舊城牆而建。後來,市區新門街改造,在城門舊址規复臨漳門。工程於2002年11月開工,2003年11月竣工。城門按明清規制設計,城樓兩層,龍脊飛簷,十分壯觀。城門前保存了南宋時的古護城河一段,並將原新門水泥吊橋裏以杉木,引人發思古幽情。
德濟門(原新羅城南門)
●百年來泉州天后宮旁人來車往,在這片土地下,埋藏著泉州的段歷史。2001年金秋,這段歷史重現於人們眼前。
2001年9月,泉州城南片區保護整改工程正式啟動。9月16日正午,天后宮前深藏地下幾百年的泉州古城門被工人發現。9月26日,千斤大砲惊現城南;10月4日,古城門巨石露面;10月6日,城南又現巨型石碑……一個接一個驚人的發現,引起巨大的表動。泉州市文物主管部門匯集考古專家,對南城門遺址進行挖掘。考古人員在遺址的東南角(即月城城牆基部),發現一古制城磚,長40cm,寬20cm,厚6cm。在城磚的側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修城磚官廠”幾個字,有明顯的官方製造字樣,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之後,考古人員發現大量的古代寺院建築構件。考古學家據此推測,元明時期該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在幾十位考古人員歷經半年的考古發掘下,規模宏大、內豐富的泉州古城門遺址一一德濟門重現於世。
德濟門遺址公園位於泉州市區天后宮對面,距地面3米,壘石結構,是一個文化體閒平台,分別設計了入口、參觀平台、門址展示、遺址標誌以及相關資料和簡介等。在泉州“海絲史蹟”中報“世遺”中它被確定為考察點之一。
2004年11月25日,德濟門遺址公園正式向市民兔費開放。泉州市民又多了一處懷古的好去處。
摘自《泉州旅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