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延燒,民進黨前主席、現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日前以“美中對抗與兩岸關係”為題,在海基會董監事會議演講表示,對於美中對抗,台灣不能選邊站,但中國大陸對民進黨政府採取不理性的單邊主義打壓,會讓台灣沒有選擇。許信良表示,根據最近美國政府的解密文件,在50年前發生金門八二三炮戰當時,美國軍方曾經建議提供核子武器給台灣,但為艾森豪總統所否決。如果台海今天發生戰爭,情勢應當比50年前更為嚴峻。他建議,以理性主義處理涉外問題,對美中對抗不能選邊站,必須積極主動兩邊交往。
許信良說:去年底發表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報告”以及今年初發表的美國“國防部國防與安全報告”都把中國大陸稱為“戰略對手”,而不再是以前的“戰略夥伴”,或“建設性的夥伴關係”。特朗普總統在最近的演講,更明確指出:美中貿易戰的目標,就是不讓中國大陸繼續崛起。所以,問題不在龐大的貿易赤字,而在潛在的霸權之爭。
他說,中國大陸把台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自1970年代開始主導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季辛吉主義”,其基本精神就是不挑戰這項主張。上海公報開宗明義的陳述:"美國認知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對此不予挑戰。"這就是季辛吉主義的精隨。
許信良指出,現在,美國開始打台灣牌,不再堅守這個立場。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台灣國際參與法”,尤其是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具體要求國防部推動與台灣進行實戰訓練和軍事演習並考慮派美國醫療船訪問台灣:所有這些,都勢必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加重對台灣的單邊壓力。這幾年,中國大陸對台武統的聲音,甚囂塵上。中國大陸政府想必有所準備。
他說,依據中國大陸的統計,在2017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994億美元,大陸對台出口444億美元,大陸對台進口1550億美元。台灣順差約1100億美元。依據我們的國貿局統計,在2017年,台灣對大陸出口1301億美元,台灣從大陸進口516億美元,台灣順差約800億美元。貨品出口大陸佔台灣總出口的41%。現在,非常清楚,只有回到理性主義才能最終解決美中對抗與兩岸僵局。 回到理性主義,首先,就是以理性主義處理國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