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亨的家書~揭開霧峰林家抗日往事

  【本報訊】抗日名將、革命烈士林正亨1945年10月30日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揭開霧峰林家一段抗日往事。他在信中寫道:

  親愛的母親:我以一半興奮、一半悲傷的心緒寫這封信給你,記起自南京別後已是九個年頭。這漫長的征戰中,以前曾在湖南寫一封信寄表姐處轉交給你,民國三十一年我回漳州的時候,寄一封信及相片由四哥處轉寄,這兩封信我都不敢相信能寄到。

  我們時時在想念你,也曾流了不少思親的眼淚,我們想像你老人家也一定為你烽火中的兒女焦愁,你那油黑的雙鬢也隨著時光變為蒼霜。現在戰爭是勝利了,故鄉也已經收復,你要為你作戰九年的兒女光榮而驕傲……在這神聖的戰爭中,我可算盡了責任。台灣的收復,父親生平的遺志可算達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於九泉。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請母親不要為我殘廢而悲傷,應該為家族的光榮來歡笑,你並沒為林家 白白地教養了我,我現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榮的人物。

  林正亨(1905—1950年)出身於台灣著名的霧峰林家,祖籍平和,祖父林朝棟、父親林祖密都是著名的抗日名將。林正亨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具有強烈的愛國愛鄉情懷,立志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而奮鬥。“七七事變”爆發後,林正亨毅然投筆從戎,報考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9年畢業後分配在36軍當見習官。1940年1月,隨部隊赴廣西作戰,任96師參謀處少尉軍官。在聞名的崑崙關大戰中,他率領情報排與日寇連續苦戰四天四夜,衝出敵人的包圍圈,身負重傷。

  崑崙關戰役結束後,林正亨被晉升為中尉連長,隨96師轉戰於華中、華南一帶。1944年初,國民政府組建第二支遠征軍赴緬甸抗日,林正亨報名參加。當時,他的妻子、祖籍詔安的印尼歸僑沈寶珠臨產,林正亨安慰她:“寶珠,把你們扔下,我心裡也不好受,可沒有國,哪來的家?現在國家有難,我們不去誰去?”沈寶珠深明大義,支持他赴緬抗日。行前,他拍了一張戎裝照,在相片上題寫了一首《滿江紅》詞:“戎裝難掩書生面,鐵心豈如壯士心,從此北騁南馳,戴日月,衣霜雪。笑斫倭奴頭當球,飢餐倭奴血與肉。國土未復時,困殺身,心不歇。”

  1945年春,林正亨所在的部隊由緬北打到緬中。3月底,他帶領部下參加緬中最後一場戰役——八莫之戰。八莫是緬西北一個重鎮。遠征軍新1軍向八莫猛攻,日守軍招架不住,企圖突圍逃逸,林正亨所部奉命追擊,他帶領指揮連沖在最前面。日軍瘋狂反撲,林正亨和戰友們浴血奮戰,子彈打光了,他們用刺刀、槍託與敵人展開肉搏,林正亨與8個包圍他的日本鬼子拼刺刀,幹掉了幾個日軍。儘管臉部、左右手都受了傷,他依然拼死搏鬥,突然一個日軍將刺刀戳進他的後背,他拼盡全力一個反身刺中那個日軍。在身負16處重傷之後,林正亨倒在血泊中。不久,新1軍的增援部隊沖殺過來,把日軍全部消滅。打掃戰場時,他的一個部下不相信連長會死去,在死人堆裡找到了滿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林正亨,連忙把他背下陣地,送進戰地醫院搶救。林正亨活過來了,但由於兩手傷勢過重,無法握拳,留下終生殘廢。

  林正亨在緬甸住了四個月醫院。出院後,他給母親寫了這封字字血、聲聲淚、感人肺腑的家書,這也是他參軍八年來的第一封家書。

  後來,林正亨被列為編外,送回雲南“休養”,實際是被遺棄。林正亨以殘廢之身,沿途乞討,從雲南走到重慶。他找到妹妹林雙盼後,被介紹到朱學範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看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無能,林正亨徹底失望了。在妹妹的引導下,他秘密參加了共產黨。

  日本投降後,林正亨受朱學範指示,回台灣開展地下工作。1946年,他帶著妻兒回到闊別已久的台灣,任職於“台灣省訓導處警衛營”。“二·二八”事件時,林正亨到台中參加武裝鬥爭。起義失敗後,他住進一家醫院,躲過一劫,但因“過假不歸”被警衛營免職。1949年8月18日,林正亨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由時任“行政院長”的陳誠親自審訊,要他簽“悔過書”,並供出領導人,但他堅貞不屈,始終不屈服。1950年1月30日,林正亨被押赴刑場,他昂首挺胸一路高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在路經他家時,他呼喊妻子沈寶珠,待沈寶珠追出去,只聽到行刑的槍聲,丈夫已倒在血泊中,年僅35歲。

  林正亨犧牲後,沈寶珠攜子女離開台灣到北京。1983年,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屬頒發了“林正亨革命烈士證明書”。

資料來源/鄭來發 圖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