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只一眼 便難忘

  人生海海,親像在踢淘。而有幸生在泉州,則每天都是在美景裡穿梭。有馬蜂窩旅遊的遊客說,泉州,只一眼,便讓人難以忘懷。人生海海,總要來泉州走一遭!不,一遭不夠,乾脆就停留下來吧!

  有遊客到過泉州後,給泉州的評價是:這座曾經光耀千年的古城,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是閩南文化的源頭,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彷彿一位看盡繁華的老者,坐在滑蓋如茵的大榕樹下,靜默地看著眼前的熙來攘往。

  一眼難忘的是,那幽深的巷子和那發紅的紅磚古厝。泉州的巷子是狹窄的,幽長的,彎彎曲曲的巷子裡,隱藏著眾多的古厝。古厝還有人居住,門戶深掩,走在石板路上,偶爾經過的電瓶車打破了古城的靜謐。如果是在雨季來到泉州,走在幽深的巷子裡,就成了戴望舒的丁香女子,撐著油紙傘。

  一眼難忘的是,那諸神的聚會。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有人把泉州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無論是儒、釋、道、媽祖,還是耶穌、聖母、真主,都可以在泉州找到自己的傳播土壤。

  開元寺 ——作為東南沿海的千年古剎,開元寺有著明顯的閩南古厝的外觀,紅牆紅瓦,同中原其他地方的寺廟略有不同。寶剎莊嚴,鬱鬱森森,一株株幾百歲的古榕擎著巨大的華蓋,粗壯遒勁的氣根糾結著。開元寺內存有一塊放心石,唐朝就有了。把心中的那一點改在下面,寓意是提起千般煩,放下萬事空。

  而氣勢宏大的文廟泮宮,如今更像是市民休閒的“城市客廳”。這裡老年社團活動眾多,舞龍、舞劍、打拳耍刀,好不愜意。出了文廟沒走幾步就到了清淨寺。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築。在漫長的歷史烽火中,泉州的清淨寺,也如當年盛極一時的泉州港一般,淹沒在歲月的塵囂裡,留下閱盡繁華後的斷壁殘垣。

  天后宮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所建官廟宮址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國際觀瞻所在,所建廟宇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現存建築規模較大,保存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

  一眼難忘的是,那古樸又獨特的民俗風情。蠔殼厝——一種存在於泉州東部海邊的奇妙的建築物。它們出自於蟳埔村村民之手,而蟳埔村因著這奇妙的建築而火了。漆黑的海礁牆上斑駁著銀灰的牡蠣殼,有著“千年磚,萬年蚵”的蠔殼厝,在鹹濕的空氣裡,紅磚忍不了太久,蠔殼卻泛著大海的幽光,在經歷無數歲月流轉風雨侵蝕之後,牆面上的蠔殼變得光滑如玉,一片片、一層層,像潔白閃亮的魚鱗,又像大海細碎的漣漪。

  在蟳埔村,還有一群美麗的姑娘,她們就是蟳埔女,盤發戴花,身著特色服飾,很好認。一眼,便能記住。在泉州,一眼難忘的,還有那存在於千年的洛陽橋與“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有那鬼斧神工的閩南紅磚厝建築與高高向上延伸的閩南特色屋脊;更有那美味傳達千年的古早味美食……。說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這裡的難忘故事。泉州,一生牽絆,一生所愛,一生難忘!

 

 

  資料來源/泉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