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速公路通行費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銀聯),7月2日起在渝遂高速G93沙坪壩站、渝蓉高速G5013大足站上線試運行。
目前,這兩個收費站各開通了4個移動支付主收費車道(2條客車車道、2條貨車車道)。經記者現場測試,從車主將通行卡遞給收費員開始,使用移動支付耗時約12秒-16秒。而用現金支付的話,耗時約10秒-12秒。
重慶高速集團解釋,隨著車主熟悉操作流程,現金和移動支付所需時間基本相當。而推廣移動支付使高速路收費和目前流行的支付方式接軌,是運用“互聯網+”打造智慧高速、提升公眾服務水平的舉措,讓車主省去攜帶現金以及數錢、找零的麻煩。
不用下車就能掃碼支付
記者在渝遂高速G93沙坪壩站現場客車車道看到,移動支付使用的是高速公路收費專用掃碼設備,固定安裝在收費窗口外壁,即收費窗口下端、離地高約1.2米-1.3米,兩個掃碼攝像頭水平分布。
車輛進入移動支付收費車道後停車靠近收費窗口,無需下車,司機在車上就可以直接對准掃碼區域掃碼支付。
同樣,貨車車道的掃碼設備,也安裝在收費窗口下端,離地高約2米-2.2米,兩個掃碼攝像頭垂直分布,小型貨車和大型貨車都可在車內掃碼,無需下車。掃碼設備的掃碼平行距離約0.1米-1.5米。司機同樣無需將手機伸出窗外即可完成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