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列為兩岸交流基地

  【本報訊】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意圖之一是讓更多台灣青年前往參觀。中國國台辦副主任劉結一對此表示,抗戰是「兩岸共同的歷史」。

中國國台辦副主任劉結一(右2)13日參觀位於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聆聽館長張建軍(右一)講解,南京市長繆瑞林(左一)陪同。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南京攝 106年12月13日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上午在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儀式,下午則在同一地點舉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

  劉結一代表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授牌後參觀此紀念館。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看完後感覺心情很沉痛。

  至於這座紀念館被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意義,劉結一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兩岸人民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浴血奮戰所取得的勝利」,而南京大屠殺是這段歷史當中值得銘記的篇章。

  他說,把這座紀念館設立為兩岸交流基地非常重要,「這是我們兩岸共同的歷史,我們應該在銘記這段共同歷史的基礎上,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祖國的未來。」

  目前在中國已有超過50個經國台辦批准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在授牌儀式中表示,會將紀念館打造為增進兩岸民眾交往、形成共識、擴大合作的平台。

  他說,將運用各種方式擴大傳播,請更多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到館來參觀,讓台灣青少年更多了解這段歷史,並進一步感受南京和江蘇的發展。

  他並表示,將逐步擴大與台灣文史機構和博物館、紀念館在文物收藏、學術研究方面的交流互動,適當時機將舉辦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的赴台展覽。

  南京市長繆瑞林、江蘇省台辦主任楊峰等人參加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