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區農漁業交流合作發展論壇成果豐碩

 【本報訊】福建閩台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哲在「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社區農漁業交流合作發展論壇」表示:海峽兩岸的商貿代表就如何促進社區農漁業的共同發展,加強青年創業一家親、共創新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當天兩岸6家單位簽約了三個項目,分別涉及兩岸社區傳統文化交流以及糧油、漁業貿易合作,成果豐碩。

兩岸農漁業貿易日漸繁榮

 “南安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地處閩南金三角,與台灣一衣帶水。近年來南安與台灣的貿易往來愈加密切。”論壇上,南安市委副書記張桂森說。

 據統計,今年前5月,南安石井港對台小額貿易共航行4562航次,貨運量近15萬噸,貿易額近1.5億美元;“泉金”客運直航共航行22569航次,運送旅客近百萬人次,成為台灣民眾往來祖國大陸的重要通道之一;對金貨運直航共航行2673航次,貨運量達271萬多噸。石井港是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貨物直航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成為台灣檳榔、鱉卵、冰鮮午仔魚等農漁產品最大的登陸口岸。

 兩岸農漁業貿易的繁榮,充分說明兩岸基礎農漁業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泉台民間交流協會副會長莊志民表示,兩岸商貿文化交流已成為常態,今後將從常態向細化升級方面努力,實現兩岸農人的精準融合互促發展。“論壇的舉辦利於智慧的碰撞,利於基礎民眾及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會長於培順說。前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副秘書長賴峰偉也表示,兩岸一家親,基於情感的交流基礎,貿易合作的互榮發展必將是大勢所趨。“僅閩台市場每年就要接待台灣2000多人次來訪人員。”王世哲說,兩岸民眾的交往已經不只是商貿往來,更多的是建立親朋好友的同根同緣情誼。去年台灣雲林民間組織48位鄉親前來福建朝拜媽祖後,還專程到閩台市場走訪。

好政策吸引台灣青年來創業

 伴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圍繞兩岸青年和基礎民眾共同關注的就業、創業等問題,南安依托地域優勢,正在加大吸引台灣青年創業政策方面的支持,去年落地南安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已經吸引了20多家台資企業入駐,幾十位台灣青年在這裡開啟創業項目。

 “南安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閩台農產品訂貨會,歷年參展的台灣農漁團體、企業達8000多家次,台商和農漁民達萬餘人次,簽訂購銷合約金額70多億元。”業界人士說,這麼多年的積累,進一步激發了台灣青年到大陸、到南安的創業熱情。

 “我們這裡有各種優質的台灣貨源,有貼心的服務,更有拎包入駐的優惠,方便台灣青年創業者發展電商等創業項目。”閩台農市場相關負責人說,未來他們將打造集創意設計、經貿交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創意農業、商品品牌、產品研發的綜合創業服務平台,為兩岸青年提供創業、就業與施展才能的舞台。據了解,針對18至45周歲的台灣青年來南安創業,當地市場推出了享受免租金、往返泉金客運碼頭接送、協助辦理相關證照、優惠提供通關倉儲和物流等具體服務措施。

 “泉州有豐富的產業優勢,歡迎更多創業者、企業來這裡尋求合作。”泉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兩岸在茶業、家禽養殖、農業設施各方面都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這次特別應邀前往參加「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社區農漁業交流合作發展論壇」的臺灣代表還有;總統府前副秘書長賴峰偉、農委會澎湖水產試驗所前所長蔡萬生、中華社區報業協會前理事長歐文名,以及澎興企業董座陳三家等,他們都針對兩岸社區農漁業交流合作發展給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