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您是否記得有一架眼科專機到全世界各地做眼科義診?飛機醫院的故事出現在國小課本您應該不陌生。而在臺灣,若能擁有自己的眼科行動醫療車,許多偏鄉地區因缺乏醫療資源或居民有無法離鄉就醫的現實和無奈,是否也能夠得到改善?臺灣防盲基金會募集「行動眼科醫療車」的計畫正式啟動,希望集各界之力實現「行動眼科醫療車」,讓醫療深入偏鄉,落實防盲救盲使命。
過去大家熟知的「國際奧比斯台灣分會」,於106年1月正式更名為「臺灣防盲基金會」,並轉型為臺灣眼科關懷公益平台,除了維持原先國際人道救援任務之外,今年起將投注更多心力於臺灣偏鄉服務。
轉型之後的「臺灣防盲基金會」已積極推動許多公益行動,包含106年上半年和微風基金會與善牧基金會合作,替弱勢族群孩子做視力篩檢及免費配鏡;此外也帶領醫師、驗光師及志工前往屏東霧台鄉、臺中和平鄉及臺東長濱鄉為社區老人、小孩進行眼科義診及視力篩檢,為了協助改善當地眼科照護的公衛環境,也舉辦多場眼科衛教並贈送護眼燈具給偏鄉學童。
6月14日上午特地舉辦更名記者會對外界宣告,臺灣防盲基金會除了關懷國際更應深耕臺灣,基金會也定下服務方向及目標,包括了:
一、扎根偏鄉服務:巡迴偏鄉及社區,進行視力篩檢與後續追蹤。
二、全民健康促進:提供專業眼疾預防知識,降低眼睛傷害。
三、防盲學術平台:建置眼外傷資料庫及研究平台。
四、行動眼科醫療車:預計3年後,打造全行動眼科巡迴醫療車,深入臺灣偏鄉及開發中國家。
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也提出:未來「行動眼科醫療車」的藍圖,包括有看診區、手術區,兩者中間還有「空氣隔絕處理區」,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無菌的行動醫療車,希望深入偏遠地區,為經濟困境的居民治療眼疾,而且能直接在醫療車上作手術,降低臺灣的眼疾人口。同時也能夠深入開發中國家,進行眼科醫療,協助國際人道救援。資深媒體人李濤長年關注偏鄉議題,難得現身記者會,他也提出偏鄉的需求與困境,並邀請更多人一起行善愛臺灣。
近年來,因3C產品的普及和視力衛教的不落實,有越來越多的偏鄉孩子,視力異常卻不自知。臺灣防盲前進屏東、臺中等偏鄉國小進行視力篩檢,發現到偏鄉孩童的視力不良率竟與都會區的孩童不相上下,顛覆大家對於偏鄉兒童接觸大自然機會高,視力應該較好的印象。2020年全世界預估有7600萬的失明人口,眼疾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也因此臺灣防盲基金會一直以來致力於臺灣本土,乃至於全世界降低眼疾人口,希望讓眼科關懷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讓臺灣的眼科專業貢獻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