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縣環境永續發展創佳績勇奪全國第一

  【本報訊】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參採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我國永續會指標等,於2023年提出全新25項訴求,並評量2022年各縣市政府永續環境施政成果。經由各領域專家與學者專業評量後,(21)日公布成績,屏東縣雖非六都,行政資源較不豐沛,卻連續4年奪得最高等第-優等成績,今年更獨占鰲頭勇奪全台第1名佳績。屏東縣長周春米欣慰地表示,屏東縣政府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全球的永續發展、台灣的永續發展以及屏東縣的永續發展。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每年均會請各地方政府提報「節能減碳與再生能源推動」、「公害防制」、「國土規劃與環境資源管理」、「基礎生活設施」、「綠色生產與消費」、「氣候變遷因應」、「生態保育」與「公眾參與」等八大永續指標的施政成果。另外,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2月15日公布,亦即代表著我國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重視程度。
  近幾年屏東縣人均碳排放量約為6.3公噸CO2e,屏縣環保局於111年開始即著手研擬屏東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從「推動住商節電,邁向低碳家園」、「轉型綠色工業,多元經濟產業」、「便捷低碳交通,完善運輸系統」、「發展再生能源,強化用電自給」、「增加自然碳匯,實行循環環境」,由縣府各局處擬定策略,再經「屏東縣低碳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共同整合及落實,一步步邁向淨零碳排的願景。


  周縣長表示,此次考核榮獲全國第1的最重要原因包括,完善再生能源發展策略,有效逐步提升設置量,且已達成民生用電RE100之目標,於此同時也解決了農村高齡化與沿海地層下陷的難題(符合永續發展指標SDG 7),另外還首創「海廢帶回、漁獲自肥」及農業廢棄物一條龍處理鏈等策略,更值得肯定的是與台積電合作共同處理農廢及廚餘榮獲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獎,與完善循環再利用永續目標SDG 12相符。在低碳永續城市發展(SDG 11)方面,建置屏東縣智慧運輸平台與都市幹道智慧交通控制等發展永續運輸,推廣綠建築、提升綠地面積與協助低碳家園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當然,更不忘守護在地珍貴動、植物,保育濕地與自然棲地,以禁伐補償保育原民區林地,實踐永續目標SDG 15之陸域保護。此外,在面對氣候變遷調適(SDG 13),屏東伏流水開發,解決枯水期乾旱之苦,並以農業保單,守護廣大農民,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最後,屏東縣守護原民與客家文化(SDG 10)與照護學生及老寶貝(SDG 3)等,讓珍貴族語與習俗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