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澎湖龍門安良廟的「聖真殿」百年古匾,在時隔半世紀之後,由國寶畫家陳景容教授專程送返廟方保存,這段歷經50年的古匾奇緣,連結著澎湖的海洋歷史文化與國寶畫家陳景容教授的相逢情緣。21日縣長陳光復、秘書長蔡淇賢及文化局局長洪棟霖陪同陳景容教授及夫人李蕙珍女士將「聖真殿」百年古匾送返安良廟妥善收存,湖西鄉長陳振中、許育愷議員及龍門各界賢達共同與會。
當年,陳景容教授在王旭松老師陪伴下踏查澎湖各地創作。有一天在田野踏查創作發現散落在外的古匾,竟刻有「聖真殿」,且匾額四周雕有古拙花紋,似是廟宇的古物,為免損壞佚失故妥予保護。之後陳景容教授至歐洲巴黎發展,將近50年未有機會再造訪澎湖,今年重返澎湖,經多方洽詢始知古匾來處,專程來澎湖將古匾送返廟方。
據宮廟文化研究專家、也是法師長的龍門村長洪瑞達表示,安良廟對外均以安良廟聖真殿行文,保存宮廟既有文史根基。宮廟執事團隊與村長洪瑞達及龍門鄉親21日上午在龍門安良廟埕歡迎陳光復縣長、陳景容教授及各界貴賓,神尊李恩主及楊府大千歲降駕率眾接匾,百年古匾由國寶畫家親自送返安良廟聖真殿。
文化局表示,安良廟本稱聖真殿,供奉李恩主、伍恩主及黑恩主三位聖真。《臺灣府志》(蔣志,1685):「大王廟,四所:一在良文港……」,據信龍門安良廟之前身。依民國84 年〈龍門安良廟重建碑文〉所載,1733(雍正11)年信士劉必勝等提議改建廟宇,改稱「聖真殿」,現今廟中存有一方「威靈赫庇」匾,上錄有雍正歲次癸丑(1733)之年款,最早落款者為「劉必勝」。1908 年該鄉洪瑞徵等賢達發起重建,廟改名「安良廟」,取「人多善良,老少安懷」之意。
安良廟為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元宵期間更是遊人如織。這次國寶畫家將古匾交還廟方妥善保存,陳光復縣長也感謝陳景容教授協助推展藝術並促成古匾與畫家的世紀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