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響應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的全球宣導活動,馬公市第一衛生所於113年3月19日舉辦肺結核防治宣導活動,陳世傑醫師表示結核病是由一種好氧性的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為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在空氣中的飛沫核,即可能感染,但不經衣服或食器傳染。
肺結核傳染常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密切接觸的人;而與傳染性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以及共處的環境是否通風良好,也是影響結核菌傳染的重要因素。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即發病,一旦發病症狀為咳嗽超過2週、咳嗽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或發燒等。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只要依照醫師提供的治療處方規則治療6-9個月,結核病是可以被治癒的。
澎湖縣榮民服務處 黃信仁處長秉持「榮民在哪、服務就在哪裡」,支持衛生單位進行324結核病防治宣導活動,協助榮欣志工團隊加深結核病七分症狀篩檢,並呼籲65歲以上長者配合澎湖縣衛生局辦理胸部X光檢查,每年免費檢視身體健康,平日我們就該雙手關懷獨居長輩健康狀況外,更要發揮訪視時所觀察疾病七分篩檢評估與健康間更密不可分,即早發現疾病早日恢復健康,降低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