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危險因子著手~代謝性症候群宣導

  【本報訊】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罹患慢性病每年造成全球4,100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建議從控制吸菸、增加運動、健康飲食及適度飲酒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著手。

圖片

  在病人的臨床處理及照顧上,須謹記代謝症候群所提醒的概念並著重在如何協助病患減除這些危險因子。在實際的執行層面上,除了對於已經進入臨床期的各個危險因子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藉著民眾較願意接受醫事人員建議的心理,在詳細了解病人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後,提出建議,利用非藥物的方式針對這些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進行介入。

誰是代謝症候群患者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以上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代謝性症候群管理的重要關鍵。本所為特別服務澎南區民眾,宣導教育宣導,於5月26日澎南商圈社區宣導感謝社區民眾熱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