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1年11月3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開始研議,最遲在112學年度讓各級學校提供女學生免費、多元的生理用品,消除校園中的「月經貧窮」。
教育處處長蘇啟昌表示,目前有些女孩受經濟因素影響,無法取得足夠的生理用品,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及成長。臺灣僅有部分縣市在學校放置免費衛生棉,或提供衛生生理用品相關措施,普及度不足,也沒有特別關注偏鄉與弱勢家庭。為改善「月經貧窮」現象,教育部提出全國各級學校及教育部所屬場館提供多元生理用品及相關教育之評估及可行推動策略,訂定「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推動方案及措施計畫」,於112學年度付諸實施,並全額補助地方政府執行,請各學校積極配合辦理,以提供友善、優質的就學環境。
教育處說明,為能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落實性別平等及月經教育,教育處業函請學校統計辦理4年級以上不利處境女學生發放多元生理用品,並尊重學生使用生理用品類、材質的不同,規劃適性友善的發放方式,其辦理方式,考量學生可能有臨時的需求設置定點讓學生取用生理用品,另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導師認定學生(含家庭突發因素)採實物個別發放學生方式推動辦理,除透過解決生理用品問題加強對所有學生之人權、性別平等、月經、生理用品正確使用等教育措施,實施跨領域、議題教學,並研發補充教材、拍攝教學影片,提供教師教學資源,精進專業知能與強化相關服務;並結合民間團體、網絡資源,共同宣導校園性別平等、月經教育等,增進學生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營造友善環境,以深化校園月經教育,實踐性別平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