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澎湖縣府為辦理沿近海漁業資源、海洋棲地及瀕危物種復育,成立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以進行各類海水魚介貝類、珊瑚礁及藻類復育業務,期增進本縣漁業資源永續;而為降低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對海域造成的傷害,著手進行養殖物種的研究與開發,並輔導漁民生產,以促進澎湖縣養殖漁業之發展;另為讓社會大眾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現已著手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證及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工作。
111年度承蒙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經費補助,本縣以剪紙藝術為基底,以綠蠵龜、瓶鼻海豚及硨磲貝等指標性保育物種主題,另以水產種苗繁殖場培育之物種做為插圖,增設入口意象一座來呈現中央與地方政府聯手之保育成果。
農漁局表示,有關澎縣水產種苗繁殖場與海洋復育相關的六大工作任務,以簡易文字及圖像化呈現於正門旁的戶外廊道,一樓參觀入口處將各展區之特色,以手繪風格製作參觀動線圖,二樓入口處承襲剪紙藝術風格,闡述海洋垃圾的危害,二樓A展區延續海洋垃圾議題,引導受眾認識塑膠微粒對海洋的威脅及認識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組成,再導入中央與地方政府聯手復育海洋措施及水產種苗繁殖場培育的物種介紹,並教大家如何採購永續海鮮。
農漁局指出,來到二樓中段映入眼簾的是海洋劇場,它的外牆是以珊瑚礁、海藻林及海草床等三個海洋生態系做為主意象,劇場內部為半圓形的布幕,以虛擬實境的方式呈現本縣鎖港杭灣珊瑚復育實景及海底覆網清除的成果,另將本縣農漁局各單位的海洋保育工作透過4K影片的宣導,讓社會大眾更清楚了解政府部門如何致力於海洋保育工作。
二樓中段展示櫃係以珊瑚復育及大型海藻養殖為主題,透過珊瑚白化的議題,提醒民眾海洋生態系的崩解,對人類的影響;以轉轉箱及羊毛氈模型來呈現水產種苗繁殖場養殖成果,並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藻類產品。
二樓B展區以本縣海洋保育法規為發想,以實體、模型或圖像展示來認識本縣保育之物種,並告訴遊客來本縣遊玩如何以行動落實海洋保育;二樓參觀後,沿著木棧道來到三樓觀景平台,除了欣賞最美的海景外,也可以用手感受一下王秀琴老師陶瓷創作。
農漁局歡迎在地民眾及來澎湖旅遊的遊客,預約造訪澎湖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以虛擬實境的方式感受澎湖海洋復育成果及參與海洋復育體驗活動,並透過實體或圖像解說來認識澎湖海洋保育的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