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春節將至,正是家家戶戶團圓時刻,餐桌上澎派的「年菜」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民眾多會將未食用完的年菜放進冰箱,隔餐反覆加熱食用,但每一次的食材反覆加熱,都可能導致食物的營養素遭到破壞及流失,甚至提高微生物入侵的風險。
衛生局陳淑娟局長提醒大家,春節年菜不論是用訂購的、自煮的或至餐廳圍爐的,都可能潛藏食安危機,因此更要注意飲食安全,從烹調、食用、保存到復熱,每一環節都很重要,不得馬虎。呼籲民眾及業者,購買食材前應先計畫好烹煮及食用的份量,以避免過多浪費;採購後的食材亦應儘速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貯存,以避免保存不當汙染其他食材;而冰箱也應避免存放過多的食材導致冷卻效果下降,造成細菌滋長有害健康。除此之外,個人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飯前、飯後及如廁後勤洗手的衛生習慣,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一起快樂過新年。
衛生局再次呼籲大家遵守以下五要原則,以預防食品中毒:1、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叉污染。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