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蹟日澎湖文資防護成果表揚活動

  【本報訊】為響應一年一度古蹟日的到來,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訂於110年9月14日(星期三)下午2時30分於澎湖生活博物B1多媒體室,舉辦「111年全國古蹟日澎湖文資防護成果表揚活動」,會中將表揚感謝所有戮力於本縣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活化再利用的有功人士,包括文資委員、傳統匠師,以及建物所有人、管理人等,以彰顯本縣文化資產活化的成果;並期許所有的鄉親,投入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行列,讓澎湖的每一座老建築,都能顯現它獨特的價值,重新綻放光芒,共同為澎湖文化資產的永續經營樹立新典範。

  文化局表示,澎湖開發比台灣早400年,文化資產豐富而多元,目前已經公告的:國定古蹟有8處、縣定古蹟有19處、歷史建築有56處、紀念建築有2處、文化景觀有2處、重要聚落有1處,密度全國名列前茅。這些文化資產都是澎湖歷史的見證,彌足珍貴的寶藏,也是澎湖發展深度文化旅遊重要的資產。

  賴峰偉縣長一本弘揚文化初衷,除一貫維護文資傳承,包括:歷史建築「澎湖郵便局」、「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轉型成為水下考古中心及展示場域;西嶼彈藥本庫(銅牆鐵壁)完成修復並開放觀光;「澎湖廳憲兵隊」華麗轉身成為「洪根深美術館」與「澎好青」基地;「篤行十村時光迴廊」陸續開設「沿菊書店」、「白煙囪茶居」等特色文創場域,都是活化再利用成功的典範。這些完成修復再利用的文化資產,與當代的、在地的常民生活重新鏈結,也讓整個文化資產的風貌更加多元,不僅凝聚共同的文化意識,也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體驗,一步一腳印,朝文化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除了積極推動修復及再利用之外,文化局對於如何落實文化資產的自主管理和日常維護,也是不遺餘力。文化資產的價值往往會隨著時間和外在因素的影響,產生損壞劣化,甚至消失湮滅,在文資的世界裡,我們都在跟時間賽跑;而為了讓文化資產的保存更臻完善,除了修復時要特別注重工法與材料之外,修復前與修復後,如何落實日常管理維護工作,使文化資產的價值不致減損,也是文資保存維護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有鑑於此,文化局最近幾年來,積極推動、並正式成立「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輔導文化資產的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使其成為文資保存維護的第一線守門員,以健全的日常管理維護機制,來降低文化資產的損害風險,傳承文化資產。

  文化局表示,本次表揚活動,要特別感謝長期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活化再利用的所有得獎人及得獎單位。在這些得獎人裡面,有專業的文資委員、地方文史工作者;有精通各項傳統技藝、工法的專業師傅;有負責文化資產日常維護的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也有協助維護活化再利用的機關和單位。今年獲頒感謝狀加以表揚的名單如下:

  (一)管理維護績優單位:閤澎文澳城隍廟管理委員會(縣定古蹟文澳城隍廟)、許家豪先生(歷史建築鎖港許監督古宅)、馬公東甲北極殿管理委員會(歷史建築馬公東甲北極殿)、澎湖縣湖西鄉南寮社區發展協會(歷史建築南寮許返古宅)、澎湖縣馬公市興仁社區發展協會(縣定古蹟蔡廷蘭進士第)。
  (二)文化資產傳統優秀匠師:黃友謙先生、洪振坤先生、吳通壽先生、孫國輝先生、葉俊源先生、顏必亮先生、郭秀枝小姐、柯進多先生、謝銘受先生(吉貝石滬巡守隊)。
  (三)在地文資審議委員及地方文史工作者:許萬昌委員、洪國雄委員、陳英俊委員、鄭明源委員、陳清志委員、陳順建委員、李明儒委員、蔡福松委員、王文良委員、高啟進老師、蔡光庭老師、曾文明老師。
  (四)文資保存推廣有功單位:澎湖縣政府建設處、澎湖政府縣旅遊處、澎湖縣政府警察局、澎湖縣政府消防局、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志工隊、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志工隊文化資產組、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臺厦郊水仙宮管理委員會、財團法人澎湖馬公城隍廟、澎湖觀音亭管理委員會。

  文化局表示,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活化的工作,至為重要,更需要所有人的參與和投入,希望透過本次的表揚活動,讓大家更瞭解,每一個人都可以投入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列,每一個社區都可以組織起來,守護先民建立的文化資產。讓我們共同努力,許下願景,投下心力,矢志成為澎湖文化資產的守護者,讓菊島的文化資產,綿綿不絕,代代留傳,讓歷史悠久的文化資產成為澎湖人共同的精神底蘊,成為澎湖人最美麗的生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