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近幾年回到澎湖家鄉經營民宿有成的前臺中市警察局和平天使翁秀枝女士表示,每年農曆過年前後,正是迴游澎湖海域土魠魚〈學名是「鰆魚」〉的盛產期,由於肉嫩味鮮,是當地老饕的最愛,遊客想品嚐正是時候,且要趁早。
翁秀枝說:鰆魚又稱馬鮫魚,最常聽到的稱呼就是「土魠魚」。根據考證,鰆魚臺灣俗名「提督魚」,傳說滿清水師提督施琅深好此味,而施琅是中國福建晉江人,依閩南方言讀音唸「提督」這兩個字聽起來與「土魠」同音,隨時光流逝,音留意消,以訛傳訛,「提督魚」就成了「土魠魚」。
她說,農曆年前,馬公市鎖港里的定置漁網土魠魚每公斤價格都要一千多元,號稱是澎湖的白金。而澎湖對於土魠魚的料理方式最常見的是,將整隻魚輪狀切,夾鏈袋分裝後放進冷凍庫,料理前,取出退冰並雙面抹鹽,雙面乾煎至金黃色,真的是非常美味。
她又說,土魠魚其實沒有細刺,很適合小朋友吃。日本料理的三枚切能夠將魚肉與刺徹底分離,更適合小朋友食用,但是已經輪切了,只好再花點功夫切成魚塊,呈現一個完全無刺的狀態。
她說,味增土魠魚湯是我很喜歡的晚餐配湯,烹飪方式很簡單,將土魠魚切小塊加水熬煮,等湯滾後將蔥花放進湯裡,然後熄火就完成了。除此,宵夜時,再配高粱酒小酌,更讓人口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