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搭配月餅.中秋掌握三吃法不怕胖

  【本報訊】根據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中,平均有超過三分之一罹患代謝症候群,且近五成腰圍過粗,腹部肥胖情形相當普遍,大幅增加肥胖與慢性疾病風險,不容忽視。隨著中秋佳節將至,為提醒鄉親在享受月餅美味的同時也能維持體態,避免落入「熱量炸彈」陷阱,澎湖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特別教大家掌握三大聰明吃法,讓大家既能應景,又能兼顧健康。

圖片

  原則一:控制份量,與親友分享

  月餅外皮多以酥油製成,內餡常含豆沙、棗泥、蛋黃等精緻食材,一顆熱量約300大卡,含糖量更高達近20公克,有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一天以一顆為上限,避免將月餅當作正餐食用,建議分切小塊與親友共享,嚐鮮又能減少負擔。

  原則二:飲品清爽,避開含糖飲料

  享用月餅時,選擇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以降低額外熱量攝取,幫助平衡月餅的高油、高糖負擔。

圖片

  原則三:飯後動一動,消化無負擔

  建議飯後多活動,如散步30分鐘,不僅能促進消化,還能與家人一同賞月、享受佳節氛圍,讓身心都輕鬆。

  衛生局陳淑娟局長提醒,善用「控制份量、避開甜飲、適度運動」三大原則,就能安心享用月餅,同時,社區營養中心也提供健康版月餅食譜,把健康兼具美味的月餅分享給大家,並鼓勵從日常建立良好生活型態,一同遠離慢性疾病風險,過個健康又快樂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