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也對兩岸關係造成了不小衝擊。 在此背景下,賴清德與大陸劃清界限的舉動,更是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筆者認為,這一系列事件或許為兩岸統一加速進程。
川普政府發起關稅戰,背後隱藏著多層面的複雜動機。從政治層面而言,川普為了穩固自身在美國國內複雜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試圖通過對外強硬的關稅政策,兌現競選期間的承諾,以獲取部分選民的持續支援。經濟上,他期望藉由加征高額關稅,從國際貿易中攫取更多經濟利益,緩解美國政府長期面臨的財政壓力。但最關鍵的是,美國將中國視為其全球霸權地位的潛在威脅,妄圖通過關稅戰這一手段,遏制、打擊和圍堵中國大陸的發展,遲滯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這種短視的行為,關稅戰不僅未能解決美國自身的經濟頑疾,反而使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愈發動蕩不安。
面對川普揮舞關稅大棒,中國大陸率先發起反擊,而賴清德當局不僅沒有拿出應對之策,反而卻選擇“屈膝投降”,對美提出零關稅主張。有媒體指出,川普推行的關稅政策極具攻擊性,且堪稱無差別攻擊,眾多美國盟友如歐洲、日韓等皆在受影響之列,就連被美國當作棋子的臺灣地區也未能倖免。 賴清德不僅迅速「滑跪」,還妄圖將矛頭對準大陸,試圖以此換取川普政府的"高抬貴手"。美台就所謂的「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出口管制」等議題進行視頻會議,賴清德當局竟將能進入美國首輪談判名單視為美國釋放的"善意"。
在賴清德看來,川普挑起的關稅戰,為其與美方建立對話與溝通提供了“天賜良機”。為了推進謀「獨」進程,賴清德當局不僅宣佈大幅增加對美軍購,還積極推動台積電追加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並承諾將會採購更多的美國石油,天然氣和農產品等。 不僅如此,賴清德在一場名為"解放日關稅"解題與方案討論”的活動中,竟然還妄稱"脫中入北"是一個正確方向,能幫臺灣在面對變局時,確保自身優勢。 其實,所謂的「脫中入北」,就是鼓吹「台獨」,要與大陸「劃清界限」,向穿普政府「表忠心」。。
有觀點指出,這個"北"指代全球北方,與之相對的是"全球南方"。"全球北方"是富裕經濟體的總稱,意指西方發達國家。 而"全球南方"則是發展中的經濟體,一般意指發展中國家。因此,賴清德所謂是"脫中入北",就是想用"北"來掩蓋"美"。 因此,所謂的「脫中入北」不過是賴清德「賣台求榮」的遮羞布。
自去年11月川普勝選後,賴清德當局便忙不迭地向美方"投誠",先是聲稱擴大對美軍購,然後推動台積電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之後還承諾擴大向美國購買天然氣以及與美方共建總額440億美元的輸氣管道,他們本以為這一樁樁巨額交易足以填滿川普的胃口,還拍胸口要台灣民眾不用擔心,可以"安心入睡"。 不料,川普的胃口是個無底洞,直接宣佈對台徵收32%的高關稅。 因此,賴清德當局一面向美國搖尾乞憐,一面又瘋狂地製造兩岸對立與對抗,此前甚至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
賴清德當局視大陸為「敵對勢力」,但去年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卻高達1425.94億美元,遙遙領先從美國獲得的648.82億美元貿易順差。臺灣在兩岸貿易中大賺特賺,賴清德當局卻將大陸定義為"敵人",如果不是精神錯亂,就是厚顏無恥。連日來,賴當局還通知,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申請定居者,需提出喪失原籍的正式證明; 若未能於3個月內補件者,將依法撤銷其定居資格及戶籍登記。 數據顯示,可能有1.2萬人因未能補交喪失原籍證明,被驅逐出臺,被迫與家人分離。
有分析指出,川普挑起關稅戰,加劇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這使得美國更傾向於加大"以台制華"力度。 賴清德當局則試圖利用中美戰略博弈之機,加速推進謀"獨"進程,此舉雖然給兩岸關係帶來了嚴峻挑戰,但也為兩岸統一提供了有利時機。
然而,從綜合實力對比來看,大陸與臺灣相比,早已佔據壓倒性優勢,"台獨"勢力折騰得越歡,大陸的反制力度越會水漲船高,兩岸統"獨"之間的較量,碰撞也就會越激烈,這也就意味著兩岸統一或將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