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金融海嘯到今天快16年了,難道不需要重新洗牌嗎?川普親手引爆全球經濟大蕭條:美國將如何在混亂中一枝獨秀?
當世人仍在擔心經濟泡沫會不會破、何時破的時候,川普卻早已拿起針,準備親手刺破全球經濟的保鮮膜。他不是等待危機,而是製造危機;不是怕衰退,而是刻意引導世界走入經濟大蕭條的通道,因為在他的劇本裡,只有混亂,才有重新洗牌的機會,只有崩盤,才能讓美國站上重建秩序的頂端。
川普知道,這個過去二十多年建立在全球分工與超寬鬆金融的「全球化秩序」,已經進入資源錯配、負債膨脹、產能過剩、泡沫疊加的末期。他不想再為這個泡沫續命,他要親手拆掉它。他看得很清楚:與其讓泡沫自行爆破,讓美國被動承受傷害,不如主動引爆,再用美國的軍事、科技、資本、美元體系在廢墟中重建新秩序。
這就是川普關稅戰爭的本質。他並不是單純為了就業數據、工人選票,而是以關稅為武器,撕裂全球供應鏈、摧毀他國產業穩定,破壞過去那種「中國生產、歐洲技術、美國消費」的金字塔分工體系。當全球陷入混亂,川普知道,美國的優勢會被放大——因為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科技底盤、最完整的能源資源、最多元的內需市場,以及最有穿透力的美元霸權。
當別的國家還在倒閉、通膨、政治動盪時,美國可以透過科技投資重啟增長,透過軍工輸出拉動內需,透過美元吸納全球避險資本。甚至在地緣政治緊張升溫時,美國還可以靠軍事訂單與軍售進一步壯大製造業,實現「災難經濟」的內部再平衡。
川普從不掩飾他的強人邏輯。他不相信世界會自然走向繁榮,而是堅信**「只有打爛重來,才有我美國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為什麼他敢公然對盟友課關稅、退出WTO、對全球祭出齊頭式貿易報復。他不是短視,而是看得比誰都遠——只是他的遠,不是共榮,而是優勝劣敗**。
他要的不是全球和諧,而是世界亂了,美國能立於不敗;秩序毀了,美國能率先重建;大家都輸,但美國輸得最少,爬得最快。
這不是失控,而是有計算的破壞;不是意外,而是主動設計的「系統重啟」。在川普的版本裡,未來的世界不再需要過度分工,不再依賴多邊體系,而是重新建立在美國技術、資本、軍事與話語權之上。
這場大蕭條,對別人是災難,對美國是契機。川普就是那個敢於親手打翻牌桌的人,他不怕世界崩潰,因為他知道,在廢墟中,美國最有能力站起來,也最有資格重新書寫規則。想像一下,五年前習大大道如果不戳破大陸的經濟泡泡,會如何的不堪設想?
川普刻意戳破全球化泡沫,習近平主動壓制資本狂潮——兩種體制下的同一邏輯
川普刻意戳破全球化經濟泡沫,與習近平五年前主動打壓中國民企巨頭、收拾資本狂飆亂象,雖一個是西方自由市場主義下的異端操作,另一個是國家主導體制的內部糾偏,但兩者在戰略邏輯上卻驚人相似。以下為深入對照與分析:
一、中美兩位強人,同樣選擇主動引爆泡沫/
川普與習近平在不同的制度與社會語境下,卻在同一時期(約2018~2020年)選擇主動引爆經濟泡沫,打破既有繁榮幻象。這不是偶然,而是基於同樣的戰略本能:當他們意識到原有秩序將走向失控、扭曲與不可持續時,寧可由自己引爆,也不願被動收拾泡沫破裂後的混亂。
二、習近平對內打擊資本狂奔,川普對外摧毀全球分工/
• 習近平的做法:從2018年起,中國官方針對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滴滴、教培行業、恆大地產等展開密集整頓。雖然外界批評是反市場、反創新,但事實上,習近平洞悉中國資本已陷入金融虛胖與社會風險,必須提前踩煞車。他選擇透過去槓桿、抑制房地產泡沫,轉向國家戰略主導的新科技產業,以達成長期穩定與可控發展。
• 川普的做法:川普則選擇對全球供應鏈開戰。他以關稅為工具,打亂由中國與新興市場主導的低成本分工體系。他明知這會對美國消費與企業造成短痛,但他更清楚全球化已成為削弱美國實體經濟與中產階級的結構性風險。他主動引爆危機,試圖重建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體系,並重新定義供應鏈的戰略分布。
三、共同邏輯:不怕短痛,只求主導再建秩序/兩位領導人都展現出強硬意志與長遠目光,不怕短期震盪:
• 習近平要從資本失控回歸國家戰略科技體系,避免社會分裂與金融崩潰;
• 川普則要讓美國從全球化的消費者角色,回歸全球生產與技術主導地位。
兩人皆選擇「主動製造痛苦」,本質上都是對原有失控秩序的革命性反撲。
四、結果與後續影響:誰主導重建,誰獲得未來/
習近平的策略雖造成股市崩跌與民企震盪,但也成功將中國經濟重心從房地產與網路平台引導至晶片、新能源等硬科技產業,長遠方向逐漸清晰。
川普利用他的高關稅與反全球化戰略已非選項,而是現實,美國開始強化本土製造、半導體國產化、重整軍工體系與科技鏈,並試圖在混亂中重新獲得全球領導權。
五、結語:主動爆破,是強國轉型的必要之痛/
當經濟泡沫走到極限,真正有戰略視野的領導人選擇的不會是維穩或拖延,而是主動引爆、掌握混亂、重建權力核心。
川普與習近平,看似敵對,其實都洞察了同一個本質:舊秩序已養出寄生與扭曲,只有打破它,才能換來真正的未來。川普用關稅、外壓與供應鏈重組推倒全球分工,習近平則透過金融整肅與政策轉向壓制資本任意擴張。兩者同為戳破泡沫的操盤者,而非泡沫的受害者。
然而,兩人所面對的環境卻天差地別。習近平可以在黨國體制中全程掌控節奏與方向,擁有制度與行政的完整執行力;而川普則要面對全球多邊結構與美國內部的高度掣肘,其主導權受限重重,難度遠高於中方。
這也讓這場「主動破局」的比較,更加耐人尋味。更加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