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問題,是造成現代人身體患各種慢性疾病和亞健康問題的一大原因。我們看看“癌”字,三個口,下面一個山,一口一口吃成山,就是“癌”。本文針對我們日常飲食的一些習慣,比如吃涼菜、每天喝牛奶、注重吃早餐、每天八杯水等,提出一些不同於當下普遍流行的觀點,供我們參考!
1、吃涼菜和沙拉/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現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其實是很不健康的,傷害腸胃陽氣。
2、苦瓜炒雞蛋/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今天煮雞蛋,明天番茄炒蛋,後天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中醫看來就是傷脾腎陽氣的毒藥,奉勸大家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吃什麼食物營養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其實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於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白粥偏涼偏濕,油條偏熱偏燥,中和了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很多中醫人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吃煎雞蛋挺好的。
4、現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饑不餓/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欲望。頻繁的過於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火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於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裡面塞滿食物,老是處於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症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於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