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通新聞 2025-02-03
《經濟通通訊社3日專訊》負責領導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億萬富豪馬斯克,向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開刀。他不僅指該署是「犯罪組織」,更指它曾資助「COVID-19生物武器」。
馬斯克周日(2日)在其X社交網站頁面寫道:「USAID是一個犯罪組織,現在是它壽終正寢之時。」他還進一步指控,USAID資助了包括COVID-19在內的生物武器研究。
他寫道:「你們知道嗎,美國國際開發署利用你們的稅款,資助了包括COVID-19在內的生物武器研究,已導致數百萬人喪生。」
曾公開指控美國在烏克蘭研究生化戰的俄聯邦武裝力量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中將及其助手在暗殺爆炸中死亡。
臺灣生物實驗室分布曝光,美臺秘密研究生物戰?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23_08_17_705409.shtml
臺灣必須把研究生化武器問題說清楚
生化武器又稱「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侵華戰爭時期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給我們留下的陰影至今仍舊揮之不去。
雖然二戰已經遠去,但世界卻並不太平。圍繞生化武器近日有三則新聞與中國有關,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一是美日韓領導人在美召開三國峰會前夕,美國國防部8月17日發布《生物防禦態勢審查》,將中國列為關鍵的長期威脅。二是近日美國政治人物曝出「美國收集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DNA用於研究生化武器」。三是臺灣媒體爆料「美軍正和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合作研究生化武器」。盡管美臺先後對後兩則新聞作出否認,但結合美國過去在生化武器方面種種劣跡和企圖在臺灣復製「烏克蘭模式」,我們有必要讓臺灣方面將研究生化武器問題說清楚。
最近被川普新任命的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爆料,美國正在收集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DNA,用以製作按人種鎖定目標的種族生物武器。此外,小羅伯特·肯尼迪在一次采訪中承認,烏克蘭存在美國生物實驗室,用於製造違禁的生物武器。他表示,美國在研發這種武器時使用了上一代無法想象的CRISPR新生物合成技術和基因工程方法。他透露,2001年「愛國者法案」重啟了生物實驗室軍備競賽,五角大樓開始大規模投資生物武器,不過他們當時有些擔憂,因為違反《日內瓦公約》屬於犯罪行為,所以將生物安全管理交由衛生部門負責。
小羅伯特·肯尼迪說,這些實驗室的工作在2001年重新啟動。肯尼迪·小羅伯特還補充說,在開發這類武器時,疫苗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種武器存在著百分之百的風險,它可能會起到與預期相反的作用。
對於美國而言,小羅伯特·肯尼迪的爆料顯然讓它多年來美國否認自己研究和生產生化武器的立場被弱化,而去年以來俄羅斯對美國利用烏克蘭作為生化武器研究和生產基地的指控得到了來自自己國家政治人物的有力佐證。
就在近日,俄羅斯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基裏洛夫舉行了關於美國生物軍事活動的新聞發布會。據基裏洛夫透露,美國軍方正在進行一系列所謂的「有潛力」的生物武器病毒和細菌的研究,其中包括炭疽、兔熱病、冠狀病毒、禽流感等。俄方獲得的文件還顯示,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直接參與了收集全球多個地區危險病原體的活動。
事實上,去年以來在聯合國會議上,俄羅斯就多次公開了多份美國利用烏克蘭幾十個研究所搞生化武器研究的文件鐵證,只是美國的態度永遠是傲慢地矢口否認。
對於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而言,其習慣了否定一切,不僅如此,有時甚至把自己幹的壞事強加到別人頭上,好為自己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對被加害者發動戰爭,而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當時美國發動戰爭的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生化武器,但等戰爭結束了美國也沒有獲得任何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的證據,相反,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在伊拉克使用了生化武器。
美國國會多位反華議員近日毫不隱諱地說,美國挑起「烏克蘭危機」和在中國臺灣復製「烏克蘭模式」,就是要打兩場「代理人戰爭」,以此削弱中俄力量,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為了對付俄羅斯,美國在烏克蘭研究生化武器,那麽,會不會為了對付中國大陸,美國在臺灣也搞起了生化武器研究?
這樣的質疑並非沒有依據。據臺媒近期披露,去年6月和今年1月臺灣曾召開秘密會議,內容提及美國要求臺防務部門預防醫學研究所投資建設新型P4實驗室,研發生物戰劑。消息一經披露,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在臺協會(AIT)、美國國務院以及臺灣多個部門出來否認,聲稱這是「虛假信息」。
盡管美臺都否認了,但疑點卻並沒有得到解答。
首先,AIT聲稱,1972年,美國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的首批簽署國之一。該《公約》規範簽署國不得開發、生產、儲存或以其他方式獲取或保留生物武器,包括類型與數量不適於和平用途的生物製劑或毒素,以及旨在將生物製劑或毒素用於敵對目的之武器、設備或運載工具。但的確如AIT所言,美國是《公約》的首批簽署國之一,不過,2001年,國際社會本已就建立《公約》核查機製達成一致,但美國以「核查損害美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為由,突然單方面退出談判。此後,美國一直反對建立核查機製,造成《公約》核查機製談判長期停滯。請問AIT,美國20年來一直獨家反對建立《公約》多邊核查機製,美國反對核查背後到底藏著什麽秘密?
其次,行政院說沒開過那次研究生化武器的協調會議。行政院前後兩任院長蘇貞昌、陳建仁也均出來否認。美國搞生化武器一直由軍方負責研製,但打出的名號卻是「預防醫學」。輿論認為,如果臺灣也是如此,那麽,臺灣參與該生化武器研製應該會有衛福部參與。對此,衛福部表示,衛福部沒有參加該會議,並聲稱「相關媒體爆料是造假」。但問題來了,衛福部前負責人陳時中卻表示當時自己有出席該院會,但不記得有討論到任何有關生物製劑的議題。行政院否認有這個會議,現任衛福部長也說沒參加,但前負責人陳時中卻說參加了。那麽,一個說沒開會,一個說參會了,這個協調會到底開沒開?行政院否認開會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麽不敢說出來的秘密?
再次,國防部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一位退役軍人曾透露,預醫所內部已有P4實驗室,且臺軍已建立天花、鼠疫、炭疽熱及肉毒桿菌等生物戰劑的快速偵檢能力,也備有抗毒血清。國防部預醫所要建構P4實驗室的目的當然是主動的生物戰攻擊,而非生物恐怖防護。在軍方成立這樣一個實驗室,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更何況生物戰劑傷到的是我們的大陸同胞,「大陸都不想打我們了,自己還備這種陰招幹啥呢?」
最後,臺灣預醫所承認曾和美軍合作,內容包括搜集某些病毒。也就是說美、臺軍在生化領域其實早就是合作關系,既然這樣,美國要求和臺灣軍方研究研製生化武器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因此,美臺也別急著否認,澄清的最好辦法就是公開場所讓臺媒和立法委員調查。
中國在歷史上曾深受生物武器之害,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擁有或使用生物武器。
作為世界上生物軍事活動最多的國家,美國早年繼承了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罪惡遺產,以德特裏克堡基地為大本營研發生物武器。加入《公約》後,美國的相關研發活動仍在繼續,並且不斷擴大。只不過,美國將其生物武器計劃包裝成了「公共衛生活動」。根據美國自己提供的數字,美國在30個國家有336個生物實驗室。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軍事活動只是「冰山一角」。作為遏制中俄戰略鏈條的一環,烏克蘭有,臺灣就一定沒有?臺美合作研究生化武器信息不應該被忽視,臺灣有必要將是否參與研製生化武器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