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劉氏家廟參拜.宗親暢敘情誼
今天劉燈鐘博士至廈門市劉氏家廟參拜,並與宗親們針對兩岸宗族文化進行座談。參與座談者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劉歲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廈門理事會副會長、廈門梧桐社劉氏家廟理事會理事長劉福順;廈門湖里梧桐社老人協會會長劉健康;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副秘書長劉遠宏;廈門市台港澳與特區經濟研究促進會秘書長劉棉星與多名在地宗親,大家共盼齊努力為宗親和鄉親提供更多服務,並發揚宗族文化精神,此行順利圓滿。
劉燈鐘表示,宗族重視「根」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重要承載者,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宗族有三個標誌:祠堂、祭祖和族譜。劉燈鐘說,中華姓氏源遠流長,天下一劉,劉姓宗親遍布全球海內外,今天至廈門市劉氏家廟參拜,好像回到自己的家鄉,宗親們的熱情接待,讓他感到格外親切。
劉歲美指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是由福建省各地熱心劉氏源流和文化研究的學者、專家、企業家的劉氏宗親組成,從事劉氏源流和文化研究,開展海內外學術交流,拓展海內外宗親聯誼,以傳承歷史,團結宗親,奮進發展,報效桑梓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劉歲美說,未來希望能與更多台灣社團進行交流和合作。
劉福順表示,宗祠是祖宗神靈聚居的地方,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每逢舉辦祭祀典禮,都非常莊嚴隆重,全家族聚集在祠堂,由族長或宗子主持,作禮設祭。劉福順說,梧桐社劉氏家廟剛重新整建竣工,周圍環境清幽,廟宇建築宏偉,正在擇吉日準備奠安慶典,祈願先祖有靈、永固宗親情誼。
劉棉星表示,歡迎臺灣同胞多來福建、廈門走走看看。劉燈鐘博士是臺灣傑出宗親,並擔任劉氏文化研究學會榮譽會長、臺中市劉氏宗親會副理事長、金門縣劉氏宗親會顧問等職務,盼大家一起傳承宗族文化,並發揚光大,這對於構建當今和諧社會,文明社會,都有重大的意義。
保生大帝祖宮參拜.學習大道公慈濟精神
今天劉燈鐘博士至廈門市青礁慈濟祖宮參拜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原名吳夲,是出生於漳州白礁村的宋代名醫,祂醫術精湛,慈懷濟世,深受世人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宋孝宗賜廟號為「慈濟」。青礁村是保生大帝羽化地,青礁慈濟祖宮內祀保生大帝開基神像,並留存許多保生大帝的歷史古跡。
劉燈鐘表示,保生大帝吳真人,生於白礁,羽化青礁,一生懸壺濟世,普濟眾生,事跡被廣為頌揚。青礁慈濟宮始建於南宋紹興21年(西元1151年),歷代均有重修、重建,目前是廈門規模最大的民間信仰場所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古蹟,作為閩南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保生大帝出巡儀軌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劉燈鐘指出,海內外各地的保生大帝宮廟,大都從青(白)礁分靈而出,是兩岸信眾嚮往的朝拜聖地。保生大帝也是臺灣地區第二大民間信仰,有分靈廟500餘座,信眾有500萬人。青礁慈濟祖宮保生大帝多次赴臺灣三次巡禮,神尊所到之處,許多信眾爭相膜拜,護佑兩岸人民平安健康。
台中市卓越青工志工協會傅心韻理事長表示,1千多年來,保生大帝的信眾越來越多,乃在於其慈濟精神。保生大帝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是海峽兩岸民眾及東南亞華人華僑的共同民俗文化資源,至盼大家持續攜手提升慈濟文化、發揚慈濟精神,以感恩的心讓社會和諧、兩岸和平。
烈嶼劉林家廟奠安典禮.劉氏文化學會暨宗親會道賀
今天金門縣烈嶼上林村劉林家廟舉行家廟典禮,劉孝偉主任委員、劉溪水和林英生副主任委員暨全宗子孫依古禮進行儀式,各界佳賓和社會賢達專程前來觀禮。臺灣劉氏文化研究學會劉燈鐘榮譽會長、金門縣劉氏宗親會劉海旺理事長、劉家君總幹事及理監事暨在地宗親等前往祝賀,家廟內外洋溢著慶典熱鬧氣氛,奠安慶典順利圓滿。
劉孝偉、劉溪水和林英生表示,家廟重建後美輪美奐,永綏先靈,子孫得溯淵源。為感懷祖德的福蔭,奠安典禮辦理二天,第一天有制煞起鼓;四柱師、發奏、制煞戲、請玉皇、誦經;追龍、安龍;慶樑、敬龍神、拜樑神、獻供;排粿粽;祭典、點主、祭祖、各界獻典;讀解連、拜斗等活動項目。第二天主要有祭祖大典;宗親獻典、晉匾;恭送玉皇、驗磚契;請六宿、慶土、犒軍、拜榜腳;過布橋;獻五穀、淨油、插柳、埋磚契等程序,祝禱一切安康。
劉燈鐘敬獻爐敬金,他指出,家廟是供奉祖先、先輩神像、靈位的場所,歲時祭祀,乃所以追本溯源,崇功報德。歷史上劉氏英賢競立,史不絕書,上林村劉林氏家人,忠孝傳家,創業有成,對公益事業及地方建設有很大貢獻,有些裔孫則播遷至台灣、廈門、汶萊、星洲、加拿大等地,在各領域的表現均非常優秀。為表達尊敬先人之意,此次奠安典禮,族人非常重視傳統禮節,許多旅外親人特地返鄉參與慶典、祭祖。
劉海旺、劉金福、劉海心、劉以發、劉子英、劉家君暨金門宗親一起敬獻「祖德流芳」匾額,他們表示,劉林家廟奠安典禮,讓大家見證宗族共襄盛舉所帶來的凝聚力,家廟和村內到處張燈結綵,香煙繚繞、鞭炮和鑼鼓聲響徹雲霄,到處喜氣洋洋。在地宗親也都以辦喜事的心情參與此次慶典活動,祝禱劉林氏裔孫人丁旺盛,福澤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