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賴清德當局已經通過私下管道向川普團隊提出了150億美元的軍購案。 這也反映出台方上「保護費」的急切心態,因為競選期間特朗普多次要求台方交更多的「保護費」,並指責臺灣「偷走」了美國100%的晶元生意,所以要支付更多的「保護費」,甚至要把防務預算增至GDP的10%。
圖/美國下屆總統川普邀賴清德當局交保護費。
針對英國媒體的報導,國防部負責人顧立雄在回應時卻含糊其辭,一面說尚未提出這個軍購案,另一方面又說,在美方尚未對外公佈前他們不能率先對外透露。 可見,台方確實有這樣的計劃,但要看到特朗普團隊是否答應。 原因很簡單,台方提出的軍購案中,不僅有E-2D「鷹眼」預警機,而且還有F-35戰機,這種高度敏感的軍事裝備。 因此,川普團隊自然要評估由此產生的後果及風險。
對於川普團隊來說,這150億美元,這150億美元的“保護費”或許會“照單全收”,但絕不會同意出售F-35第五代戰機。 如果美方把這種戰機賣給賴清德當局,那麼勢必會引起大陸的強烈反彈,台海局勢極有可能“地動山搖”。 因此,特朗普絕不敢輕易去冒這個險。 早在川普首個總統任期,民進黨當局就曾提出過採購F-35戰機,但川普斷然拒絕,僅同意賣F-16V戰機,單機價格甚至超過了F-35戰機。 很顯然,川普只是把臺灣當局當成了「冤大頭」。
然而,就算是“冤大頭”,也要勇敢當下去。 為了討好川普,賴清德當局迫不及待地著急上交巨額的“保護費”,說明他們已經患上了嚴重的“川普恐懼症”,深怕惹川普不開心被徹底拋棄。 其實,川普要求台方交所謂的“保護費”,等於是把台方看成了一個乞求保護的“乞丐”。 而賴清德當局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花錢消災」。。 所以,對於川普要求台方上交“保護費”,賴當局不僅沒有覺得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反而心中暗自竊喜。 他們認為「只要大哥還在收費,就會罩著他們,甚至會在關鍵時刻出兵協防」。。
然而,賴清德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即便他們上交再多的“保護費”,吃再多的“萊豬,核食”,也換不來美國的安全保護,甚至連一句安全承諾都換不來。 因為在美國的眼中,臺灣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棋子,而不是一個值得珍視的夥伴和朋友。 有分析認為,川普最擔心的是,若台軍列裝F-35戰機,一旦兩岸統一,這些先進的戰機將會全部落到解放軍的手中。 因此,台方想買什麼武器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是美國人賣什麼,他們就買什麼。
圖/賴清德總統
更為嚴重的是,特朗普的野心和胃口遠不止於此。 他不僅想要從臺灣身上榨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還想要把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即讓臺灣把其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技術全部轉移到美國。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那麼臺灣將徹底失去其利用和保護的價值,成為被美國榨乾的“空殼”。 要知道,川普向來不按套路出牌,而且胃口特別大。 不按套路出牌,就意味即便賴清德當局交了巨額“保護費”,特朗普也可能翻臉不認帳。 胃口特別大,則意味著他不會滿足於對台售武,甚至還要把讓賴清德把台積電的生產業務全部搬到美國。
如果台積電變成「美積電」,被掏空的臺灣也就徹底失去了利用和保護的價值。 然而,但美方或許也不會就此放過榨乾臺灣最後的剩餘價值。 未來,美國在涉台問題上可能會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與大陸就涉台問題達成某種利益互換,通過「棄台」,支援兩岸統一,謀取國家利益最大化,賴清德當局必然成為美國人的「棄子」; 另一個是榨乾臺灣最後的一滴血,即通過策動“台獨”挑起一場“代理人戰爭”,讓兩岸陷入內耗,但這種情況大概率不會出現,因為解放軍絕對可以做到“首戰即終戰”。 毫無疑問,臺灣也會是唯一的輸家。
就臺灣的前途和命運而言,現在正面臨兩個主要方向選擇,一個是繼續寄望於“倚美謀獨”,這無疑是死路一條,隨著中美關係的不斷調整和發展,特別是大陸持續推進反“獨”促統進程,臺灣很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棄子”,被無情地拋棄在一邊。 另一個是臺灣當局徹底放棄「台獨」主張,主動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實現兩岸人民持久的繁榮發展。這是一條光明大道,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至於往哪個方向走,只在賴清德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