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
東山關帝廟,位於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嶍嵝山下,依山臨海,氣派巍然,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廟宇,具有高度的古建築藝術價值。 著名的“天下第一奇石”——銅山風動石就在廟前不遠處。 走進關帝廟廣場,石雕欄杆,疊隔其間,中間有蓮花池,綠水滿波映襯古廟。 拾級而上,關帝坐在高高的地方,讓人油然而生敬慕之情。 英雄從戰馬鞍上飛升入神聖寶殿,矗立起千年來百姓的愛戴與崇敬。 關帝爺傲視著波光粼粼的大海,湛藍的海水盛滿關帝的祝福。
清晨,我踏著蜿蜒的小路,面朝大海凝視著,聆聽著...... 海面宛如藍色的綢緞,輕柔地舒展著,浮動著。 此時,東山的大海靜谧、祥和,海天連接處泛起了一抹微紅,海浪溫柔而有節奏地拍打著棧橋、堤岸和沙灘,那陣陣的濤聲宛如大自然的啟示,令人肅然起敬。 感悟大海,像關帝一樣,學會堅強,學會執著,在人生的搏擊中,把失落與苦楚擊打粉碎,從而成為天地間一個大寫的人。 關帝廟旺盛不息的香火,連年熱鬧的廟會,都在感念這精忠報國亙古唯一的英雄。 他的光明磊落、忠貞不渝使他成為集信、義於一身、萬人景仰的神靈。 人們世代仰望關帝千秋的凜然英武,感戴關帝永世的儒雅仁慈!
東山關帝廟同山西解州關帝廟、湖北當陽關帝廟、河南洛陽關帝廟並稱全國四大關廟。 眾所周知,山西解州關帝廟、湖北當陽關帝廟、河南洛陽關帝廟,分別是關帝出生地、埋葬屍體、埋葬首級的聖地,理所當然成為全國三大關帝廟。 而福建東山關帝廟為何能與它們躋身同列呢? 關羽是山西運城人,緣何他的香火會傳播到南方濱海小城東山? 這就是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因緣際會了。
閩南東山一線雲山玉壘,無邊錦屏畫就,意境深遠,美不勝收。 朝東可見臺灣海峽鯨波萬頃,煙波浩淼,鷗唱帆翔,站在海邊,心胸頓如大海般開闊; 在這裡你可以與鷗鳥同歌共舞,與海魚嬉戲追逐,激情與浪濤一起澎湃,靈魂與太陽一道飛升。 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原本百姓應該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然而戰爭的烽火卻曾經燃燒到了這裡。
唐總章二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旨開發閩南,率領87姓將士開拓閩南,其中64姓建置漳州,駐軍東山島。 同時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用以安撫將士。 現存的東山關帝廟為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始建以防倭寇,護佑官兵,及至後來福澤百姓。
二十一世紀以來,每年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都會舉行盛大的開幕式,進行隆重、莊嚴、肅穆的祭祀儀式。 重達百斤的青龍偃月刀抬出來了,平添十分威武霸氣。 風和日麗,萬道霞光照射。 山水歡唱,古城一派盛裝。 旗幟翻卷,彩虹飛跨海峽。 “忠、勇、仁、義、信”五個大字飄浮在廣場上空,四海信眾雲集武廟廣場。 鐘鼓鳴炮驚天萬眾肅靜,廣場中間一個紅色大鼓,敲鼓的漢子孔武有力,鼓聲一如海洋澎湃,一如江河激昂。 佇列儀仗威武莊嚴,演繹英烈當年金戈鐵馬拓土開疆,千年風雲化作一幅春秋畫卷。 主祭(能成為主祭,是一輩子的榮耀! )和多位副主祭以及陪祭,身穿暗紅色長衫,清一色黃色長圍巾,虔誠面向關聖帝君廟行三叩九拜之禮。 琴瑟笙簫,樂舞三獻,如見花月春江。 女子梳著高高的髮髻,上著紅色紗衣,下著綠裙,姹紫嫣紅一片; 武術隊的男子則著黃色綢服,四海五洲共祝吉祥,三牲五果祝聖壽,同上一炷九龍高香,一拜蒼天,二拜大地,三拜先烈聖靈,佑護百姓吉祥安康。
傳說關帝香非常靈驗,割關帝香就成了拜關帝一種十分虔誠的風俗。按慣例,齋戒沐浴更衣以示敬仰,後組成割香隊伍,每隊有一二個人挑擔子,擔子的一邊是關帝神像,一邊是香火,並有鑼鼓班、遊藝隊跟隨,到了關帝廟前打起鑼鼓,表演舞獅、遊藝。
進廟後,焚香祭拜,備有三牲五味。 關帝出遊那天,由關帝信徒(全為男性)若干人,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游神隊伍,先由馬頭鑼開道,後隨兩對或多對“肅靜”“迴避”牌、橫彩“山西夫子”、鑼鼓班、八寶武器隊,而後是各色龍旗隊,其中周倉護駕的黑色龍旗走在前面,接著黃龍旗、紅龍旗,旗為長方形; 關帝老爺聖輦八人抬,黃龍大旗鳳大華蓋,浩然正氣直衝雲霄外。 金童玉女(若誰家的孩子被選做金童玉女,此戶人家歡天喜地,備感恩澤)身著盛裝點著紅腮,雙手捧著香花經文。 神像後跟著一大群手握炷香的善男信女。 長輩穿長衫馬褂、戴碗帽,手捧銅爐,隊伍浩浩蕩蕩。
游神隊伍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就擺香案跪拜迎接,一時間煙火紛飛,鞭炮炸響,人山人海,鑼鼓喧天,聖靈賜福兩岸炎黃子孫千秋萬代。
除了關帝生辰日,元宵佳節的關帝廟也是熱鬧非凡。 春風輕輕吹拂,滿街彩樓花燈璀璨奪目。 男女老少蜂擁前來關帝廟乞龜。 敬上一炷香,歡喜卜聖杯,去年帝祖恩典賜龜一隻,今年拜謝還兩隻; 去年乞得小龜,今年拜謝大龜,獻上滿腹虔誠。 燈亮燭紅,乞龜乞福笑語飛,乞安康,乞祥瑞,乞發達,乞富貴。 帝祖恩惠賜不盡,乞得大喜大福把家歸。
佳節慶典,少不得要喝酒助興。 喝一壺英雄的關公酒,醇風香韻潤心喉; 喝一壺忠義的關公酒,浩氣凌雲雄赳赳,橫刀立馬九州無敵手,一腔熱血報華夏; 喝一壺仁愛的關公酒,寶刀有情繞指柔,蒼生為念一笑泯恩仇。 這是英雄的關公,聖靈的關公。 他在四海的廟宇裡,在五洲的香火中,在兩岸信眾的生命裡。 關帝精神,已經深深嵌入了華夏兒女的血脈與靈魂。
東山全島百姓共奉關帝為「祖」,家家戶戶都設關帝壇,信眾極為虔誠。 2019年,東山關帝廟加入了關聖文化史跡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專案。 東山關帝文化是中華關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臺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是關帝文化從中原走向臺灣乃至世界的碼頭。 它獨具海洋特色,在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以關帝廟為依託,以關帝精神為風骨底色,以民俗風物為揚聲器,著力傳頌關帝優秀傳統文化的壯麗詩篇,功在千秋,相信東山關帝廟香火必將延綿千年!
作者簡介:
葉子,女,中國作協會員,漳州市作協副主席。 已出版小說《北京沒有海》《香州花滿城》《林語堂別傳》《板橋林家》《原鄉》等十一部。 長篇小說《原鄉》(與臺灣陳文貴合著)同名劇集在央視熱播。 曾獲林語堂文學(小說)獎、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福建省蔡友玉青年中短篇小說獎等獎項。 在《青年文學》《山花》《清明》《長江文藝》《鴨綠江》等全國純文學刊物發表小說、散文多篇。 第九屆全國作代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