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想要台灣的命根子~賴清德支援率暴跌

  【本報訊】在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背景下,中美關係的走向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大陸在特朗普勝選後迅速發去賀電,不僅體現了中方對國際政治局勢變化的敏銳洞察力,也透露出中方對改善中美關係的積極期待。

  大陸還在賀電中指出,歷史昭示我們,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 希望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2021年11月,拜登當選總統時,美國國內政局動蕩不安,當時我們數周后才發去賀電。 特朗普當選總統,大陸則是在結果出爐翌日就發去了賀電。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反映出中方對特朗普改善中美關係的期待。 對於特朗普而言,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將是其上臺後的首要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從經濟層面來看,特朗普有理由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但現實情況卻遠比想像中複雜。

  有分析指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上臺後,其施政方向更傾向於「國內重於國外,經濟重於軍事」。。 從經濟層面來說,一個主要的特徵是“對內減稅,對外加稅”。 對內他考慮將國內企業的稅率從21%下調至20%,對外則加征關稅彌補財政收入,他甚至還宣稱要對中國大陸的商品徵收60%的關稅。 但問題在於,美國對華商品加征關稅,雖然中方也有損失,但美方受損更嚴重,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下設獨立機構的研究都表明,美國人幾乎承擔了對華關稅的全部成本。

  在過去六年,美國對華加征關稅非但未能達到遏制大陸發展勢頭的預期目標,反而還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利益。 同時,中國企業還產生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且更有能量應對新一波關稅戰。 因此,特朗普若對華企業加征60%關稅,只會讓美國企業和民眾承受更大的壓力。 反之,如果特朗普恢復正常的對華貿易關稅,開放大陸企業在美投資設廠,不僅可以推動美國本土就業,而且還可以確保製造業加速回流美國。 所以,特朗普揚言對華商品加征60%的關稅,更像是玩膽小鬼遊戲,目的在於通過恫嚇,而不是實際行動,迫使大陸做出妥協和讓步。

  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對華強硬已經成為美國兩黨唯一的共識,這也就意味著中美競合關係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由於特朗普難以從經濟層面「巧取豪奪」,未來極有可能加大「以台制華」力度。 不過,臺灣當局每年數十億,甚至是一兩百億美元的軍購,根本滿足不了的特朗普的胃口。 因此,他曾多次要求臺灣當局支付更多的所謂「保護費」,把防務預算提升至人均GDP的10%。 這一要求雖然超出了臺灣當局的承受能力,但依然無法滿足特朗普的胃口。

  有分析指出,對台軍售肯定會遭到大陸的堅決反制,甚至攤牌以對,美國獲益金額很快就會頂到天花板。 所以,特朗普勢必會控制對台軍售頻率和規模。 其實,川普真正想要的是臺灣當局的“命根子”——台積電。 特朗普之前表示,臺灣「偷走」了美國100%的晶元生意。 按照特朗普的邏輯,既然是“偷走”的,自然就要全部“奪回來”。 特朗普迫切希望把臺灣整個半導體產業納入美國的產業體系中,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提升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和全球科技競爭力。

  要知道,拜登任期內已經實實在在地挖走了超過650億美元台積電的超高投資,這遠遠比對台軍售獲益規模更大,且更加安全。 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私利,獲取美方高調挺台的姿態,只能言聽計從。 其實,台積電赴美設廠本來就是特朗普提出的,只不過他在上個任期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下臺了。 這次特朗普為了實現所謂的「製造業回流」,拉升就業率,勢必會進一步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甚至把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到那時台灣地區的經濟將會瞬間崩潰。

  據悉,由於民進黨當局堅持「拒統謀獨」的頑固立場並出賣臺灣人民的利益,賴清德支援率暴跌了10%,這也就意味著他不到半年就失去了200萬的支援者。 這也充分說明,賴清德當局已經引起了臺灣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感。 按照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不到四年,賴清德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台獨”分裂勢力也必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