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在兩岸關係上,不斷配合美日等國做出一些荒誕不經的戲碼。而最近的風波緣起於民進黨當局一份驚人的防務預算——計劃大手筆採購2530枚肩扛式「毒刺」導彈。這個預算案不僅在島內引發了軒然大波,更被不少人視為是賴清德為了討好美國而設下的騙局。
按照計劃,國軍要採購2530枚「毒刺」導彈,總金額高達690億元。 對比此前公佈的6670億元的防務總預算,這筆採購顯然只是一碟“小菜”,但其背後的意義卻耐人尋味。
根據以往慣例,臺灣的軍購程式通常是先提出需求,再列機密預算,最後才在條件成熟時轉為公開。
然而,這次的預算案甚至還未得到美國政府的點頭,可見賴清德實在是太著急了,急到給美國送錢,使得毫無準備的美國都懵了!上哪突然給你造這麼多導彈去?再說,美國在面臨大選的關鍵時刻,最希望的是保持台海穩定,賴清德千萬別挑事。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剛剛發表演講,直言美國過去試圖改變中國的政策沒有成功,今後也不會成功。並表示美國不會與中國「脫鉤」,而是應該在「去風險」的前提下,學會「彼此共存」。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政府第一次上演類似的鬧劇。
早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就曾試圖採購66架F-16C/D戰機,最終因美國政府根本無意出售而草草收場。然而,同樣的伎倆如今被賴清德翻新了一番,用以打動美國。 其實揭示了臺灣當局對美國的盲目依賴,以及在防務政策上的短視與無能。與此同時,島內的輿論也一邊倒,直接對準賴清德“開罵”。
一邊是政客們高喊著"和平保台"的口號,一邊卻揮霍納稅人的錢財,大肆採購軍備。而被批評,"臺灣成了美國的提款機。"甚者感歎,"民進黨不倒,臺灣不會好。"這些聲音十分尖銳,卻反映了許多臺灣民眾的真實感受。
若說以上只是導火索,那麼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則是讓台灣民更加心寒;近日傳出消息,有臺灣高中竟向學生發放所謂"戰時狀態青年服勤同意書"。此舉,立刻引起家長和社會的強烈反對,質疑民進黨當局是否準備把青少年都推上戰場當砲灰。
隨即,又有臺灣駐美代表跳出來聲稱"臺灣人已做好打仗準備",這樣的言辭就是故意火上澆油,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緊張。面對壓力,教育部不得不緊急叫停該政策,並承諾調整相關計劃。 然而,這種"朝令夕改"的政策風格,也讓人對政府的能力產生了質疑。
在如此關鍵的防務問題上,賴政府政策的搖擺不定削弱了其執行力,也損害了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這種激進措施的背後推手是賴清德,但執行命令的人是國防部負責人顧立雄。他的「創新」政策不僅未能贏得支援,反而揭露了臺灣防務政策的諸多漏洞,據悉,願意簽署"戰時狀態青年服勤同意書"的學生連一成都不到,這意味著賴清德這項政策在的完全失敗。
賴清德原本計劃在未來幾年間培訓40萬"民力",以打造所謂的全民防衛體系。然而,過於激進的防務策略顯然低估了民眾的反應,忽略了對防務問題普遍懷疑態度的現實。在政策宣導上缺乏共鳴,只會使青年群體更感疲倦和冷漠,讓本已難以捉摸的臺灣安全形勢雪上加霜。
或許,最令賴清德擔憂的還是臺灣在國際輿論中的處境。曾幾何時,有外媒將台灣標榜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不僅道出了臺灣所面臨的險境,也反映了民進黨當局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的無能為力。
民進黨一邊高喊著"抗中保台",一邊卻在為美國軍工產業輸送利益,把臺灣變成另類的"冤大頭"。說到底,掩耳盜鈴的政策,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危局。當民進黨當局選擇無視於臺灣多數民意,只是一味迎合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利益,註定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即使購買再多的武器,也無法改變「台獨」必亡的宿命。
臺灣的安全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策略和認知,而不是「朝令夕改」的表演。 只有回歸"九二共識",才是為臺灣民眾謀幸福的正道。但從賴清德當選前後在台獨問題上的言論和表現可以看出,他的惡劣與危害程度不亞於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展現出了固執的個性。不管他如何辯解或使用不同的概念詞彙來描述兩岸關係,都無法改變他作為強硬「台獨」分子的定位,最終必將受到歷史的正義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