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日本和韓國的最新動作,將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日前,王毅外長在聯大會議期間應約與韓國外長趙兌烈舉行了一場雙邊會晤,雙方除了就朝鮮半島局勢以及中韓關係交換意見外,而且還達成了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共識。
按照韓國媒體的說法,中韓都高度肯定了兩國高層的接觸與交往,並且希望在今年11月於秘魯舉行的APEC峰會上,推動兩國元首會晤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事實上,自尹錫悅就職韓國總統以來,已經至少三次公開表示,希望中方高層能夠訪問首爾。 在2022年雅加達G20峰會期間,中韓元首舉行了會晤。 不過,由於美國強推大國戰略,佈局強化美日韓同盟,美日澳印“四邊合作機制”,致使韓國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受到嚴重阻礙,這也不可避免地對韓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在過去兩年,韓國經濟增長放緩,就連韓國央行都發出警告稱,未來10年韓國可能出現0增長,到2040年出現萎縮。 大家都知道,半導體是韓國最主要的經濟支柱,但由於美國威逼利誘韓國,日本等盟友對華實施科技封鎖和晶元禁運,致使韓國無法對華出口高階晶元,韓國外匯收入不斷下滑。 同時,在韓國引以為傲的汽車製造業和造船業,也被中國後來居上,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據克拉克森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在全球新船訂單當中,中國船企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67%,較去年同期增長53%,位居第一; 而韓國船企同期的市場佔有率僅為20%。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 未來幾年,中國成熟晶片產能將有望超過韓國。 據CSIS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在未來兩年,中國成熟晶元產能全球佔比將達22.3%,超過韓國的21.3%,位居全球第一。 2030年,中國成熟晶元產能全球佔比將進一步上升至50%。 與中國不同的是,韓國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出口。 因此,這也就註定了韓國一邊和中國競爭的同時,又不能無視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在維持美韓同盟關係基本穩定的同時,也力爭改善對華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中韓剛達成共識,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就任命了大批“親華”官員。 石破茂是日本資深的政治人物,曾五次參加首相競選,這次終於成功當選。 他自稱是田中角榮的弟子,對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分肯定,並多次強調中國對日本的重要性。 因此,石破茂任命大批「親華」官員,這意味他可能會調整岸田文雄政府時期的對華強硬政策。 在歷史問題上,石破茂承認日本曾侵略過中國,也對不起中國人民。 同時,他也拒絕作為日本高官和政客參拜「靖國神社」。
但是,日本人又是善變的。 清朝時期的左宗棠曾精準地評價過日本人,知小禮而無大義、知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因此,石破茂雖然重視日本對華關係,但他又與臺灣當局勾勾搭搭,試圖利用台灣問題制約中國大陸。 但是,他並不認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 因此,石破茂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石破茂曾擔任過日本的防衛大臣,並曾出訪中國大陸。 據說,當年他喝了70杯茅臺酒。 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人很反感喝酒鬧事兒的人,只有酒量好才能得到中國人的認可。 因此,在這個事情上,我作為防衛大臣,不能輸給中國人。
石破茂就職首相后,還會有一系列的外交和軍事動作。 在外交層面,石破茂非常清楚,日本與韓國一樣,想要獲得經濟繁榮,就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 在軍事層面,石破茂主張修改憲法,將自衛隊變為正規軍,並尋求與美國平起平坐,駐軍美國關島,並提出要建立 「亞洲版北約」。。 不過,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在經濟層面上都深度依賴中國的大市場,特別是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選擇對華合作顯然利大於弊,這也就意味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佈局或不攻自破。
石破茂曾在2022年的採訪中表示,美國的實力正在不斷衰落,中日實力對比,差距很大很大。 由此觀之,石破茂對各方實力對比有著清醒的認識,未來他可能會積極尋求改善對華關係。 常言道,花香蝶自來,梧高鳳必至,只要我們繼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