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度批准對台售武,俄副外長曾提醒中方注意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華,並與中方展開新一輪的戰略對話。 中美雙方針對台灣問題表達立場。 王毅外長在溝通時強調,臺灣是中國的臺灣,中國必將統一。 “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 美方應當把拜登總統不支援“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武裝臺灣。 沙利文則給出保證稱,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援“台獨”,不支援“兩個中國”,不支援“一中一台”。

  然而,中美戰略對話剛談完就變卦了,美方再次批准對台售武。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台媒9月17日報導,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16日表示,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售武,專案包括F-16V戰機所需的備用零件與技術支持,金額約2.28億美元,行政部門已經通知國會。 按照美方的說法,這項售武專案將強化台方「海空作戰能力」,提高應對當前和未來“威脅”的能力。

  沙利文不支援「台獨」的保證言猶在耳,美方此番批准對台軍售,再次暴露美方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強權心態,既嚴重損害了美國官方的政治信用,也悖逆了美方對華所作的重大政治承諾。 1982年,中美曾專門就售台武器問題發表了1972年以來的第三個聯合公報,“即八一七”公報,美國政府在公報中承諾逐漸減少並最終停止售台武器。 然而,美方卻背信棄義,持續推動對台售武,嚴重損害了中美政治關係基礎。

  眾所周知,美國不僅是世界上頭號軍火生產國和出口國,而且軍火出口是其主要財政收入支柱。 對於美國軍火商來說,他們最喜歡與台方做生意,因為後者不僅不挑食,即便用了幾十年的,技術上早已過時的東西,臺灣當局都會一邊會用高昂的價格買走,一邊還要送上千恩萬謝。 因此,美國軍火商在對台軍售中扮演了最積極的推動者角色。 美國政府則藉此攫取地緣政治利益,以便充分利用涉台問題遏制和牽制中國大陸,墊高在其他領域與中方討價還價的砝碼。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大陸曾宣佈對包括雷神,洛克希德·馬丁等參與對台售武的美國軍火企業實施制裁。 面對中方的強勢反制,美方對台軍售更加注意拿捏時機,並形成了一種「臨別軍售」的習慣:即在美國總統卸任前,一般都會宣佈重大軍售。 從小布希,歐巴馬再到特朗普,都是如此。 從美方的利益上考慮,既能通過售武,收取“收保護費”,獲得巨額的經濟利益,又能為美國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特別是對於面臨換屆選舉的執政黨來說,想要實現連任,討好,收買軍火商是必然之舉。

  對於美台軍火交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說得很透徹,台方一直是自費加強武備。 台方從美方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火,支持了美國的製造業,工業和技術,而不是美方在做慈善。 今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談及俄烏衝突時表示,這場激烈的武裝衝突給美國經濟帶來“利好”。 美方輸送到烏克蘭的武器,是由全美各地工人在美國製造的,這些投資擴大了美國設施規模,為美國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 他還毫無諱言地表示,美國支援讓烏克蘭人繼續參與衝突,因為這有利於美國的經濟。

  這番赤裸裸的表態,不由讓人想起《美國保守派》雜誌2022年4月的一篇報導:「華盛頓將會讓烏克蘭同俄羅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毫無疑問,美國只是把烏克蘭作為攫取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棋子和炮灰。 這場衝突不僅令交戰雙方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巨大代價,也讓歐洲國家付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附帶傷害,美國卻成了最大贏家,既鞏固了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又通過這場地區安全危機,倒逼歐洲資本外流,並通過售賣軍火,在歐洲人民的痛苦中賺得盆滿缽滿。

  實際上,美國對台軍售也不是單純的攫取經濟利益,而是持續挑動兩岸對立與對抗,並藉機拱火塑局,試圖將其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操作經驗和手法複製到台海。 一旦美方認為時機成熟,極有可能通過策動「台獨」,挑起一場針對中國大陸的「代理人戰爭」,以為美國的霸權延壽和續命。 俄副外長福明在參加北京香山論壇時曾提醒中方注意,美方妄圖遏制中國大陸,且不斷挑起台海周邊緊張局勢升溫,並試圖按照烏克蘭危機模式準備一場大規模戰爭。 就此而言,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全面的軍事鬥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