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冒進~賴清德犯下兵家大忌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全球政治與權力重心東升西降日益明顯。 因此,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產生了強烈的戰略焦慮,甚至是焦躁的情緒,在行動上也表現出更多冒險的苗頭。 特別是隨著中美實力地位的此長彼消,美國對華政策質變,其對台政策的建設性元素迅速流逝,負面打“臺灣牌”漸成主基調。

  平心而論,美國對台政策也曾有過建設性作用。例如,美方選擇與中華民國「斷交,廢約,撤軍」,而在「一中原則」基礎上與中國大陸建交,並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接觸交流、降低台海衝突風險等方面發揮過正面作用;在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期間,中美還聯手遏制"台獨"冒險的實質合作,可謂難能可貴。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持續上升,美國對華政策發生質變,並將大陸列為首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甚至不擇手段操弄涉台問題,持續推動對台售武,提升美台官員互訪曾經,瘋狂試探和衝撞"一中原則"底線,美國對台政策的建設性作用迅速消散,負面打"臺灣牌"成為主基調。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認為必須要抓住美國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大陸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前的最後機會,加緊推動「拒統謀獨」進程,他們甚至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特別是賴清德就職後,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甚至還拋出"新兩國論",煽動和製造兩岸對立與對抗,妄圖繼續"倚美謀獨",甚至鼓動國軍為"台獨"而戰,嚴重衝擊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乃導致台海局勢持續緊張嚴峻的根源,是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麻煩製造者。

  日前,賴清德當局通過了2025年軍事預算,預算總額增至6470億新臺幣,再創歷史新高。 同時,國軍還大張旗鼓地舉行實彈射擊演習,結果還不到48小時,國軍接連發射了17枚"陶式反坦克"導彈,有10枚導彈接連出事墜毀,輿論大嘩直呼不可思議。但民進黨當局將此歸咎於「操演人員是新手」,為此,有專業人士看不下去,指出導彈發射墜毀暴露國軍在裝備保養和基層訓練上的不足。 這也說明國軍的射擊演習,只是走過場,等同於兒戲。

  有人質問,自2016年民進黨主政,島內軍費連年遞增,理應確保國軍更換並獲得更加現代化的裝備。然而,事實是國軍基層單位仍然面臨裝備匱乏的困境,不禁令人質疑,這些軍事預算的錢都花哪兒去了? 有觀點認為,這些巨額的軍事預算,一部分落到了政客的腰包,一部分流到了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手中,另一部分則用於「撒幣外交」。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雖然仍在搜刮民脂民膏,但仍有大量老舊裝備無法及時替換。媒體曾估計,僅陸軍在2035年前後就有2000多件老舊裝備需要淘汰。

  據審計部門披露,執行中的對美軍購案「合約終止準備金」目前仍有244億元滯留在美國無法取回。 同時,台多項對美軍購案不斷遭到美方延遲。 說白了,就是民進黨當局把巨額的軍費花出去了,但一些武器至今都沒有到手。民進黨政客一直想通過購買所謂的「先進武器」為自己的謀「獨」主張壯膽。而作為賣方的美國則是讓台方在印太戰略中扮演馬前卒的角色,同時以軍火交易不斷榨取臺灣人民的血汗錢。這一切,台灣民眾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媒體在採訪島內青年,詢問其為何不願當兵時,得到的答案大都是"不願當美國地炮灰"。

  需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中華民國憲法闡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民進黨當局卻置島內人民的福祉和安危於不顧,為了政治私利,甘當外部勢力的馬前卒,盲目擴充軍事預算,把演習當"演戲",不斷舞槍弄棒,花拳繡腿,炫耀武力,刻意挑釁大陸的紅線,升高危險後再尋求美方的支援,任其予取予求。其實,就連島內政客都不相信,他們能通過軍事手段阻擋兩岸的統一,他們只是不斷為島內人民打雞血,畫大餅。

  其實,賴清德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走上「窮兵黩武」的邪路,已犯下"急功冒進"的兵家大忌。 俗話說,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最後會走向是"和統"或"武統",就像四季更迭,長江水滾滾東流一樣,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