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守信用,講信譽、從規則、有底線、具遠見、高節操的政客,可以說幾乎沒有,真有那麽幾個的話,那就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了。所以,政客為了選票或者利益,往往無所不用其極,無底線、無節操、無信用,一方面會經常滿嘴跑火車,另一方面,也會經常「揣著明白裝糊塗」,這都是為了個人虛名或政治利益,為了個人或集團的私利而非公義。
真小人與偽君子,前者典型代表就是民進黨與朱立倫等諸公,後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國民黨前主席吳敦義、馬英九之流的了。
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2017年4月27日吳敦義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只要想被統,今天就可以實現,到福州去住,回上海去住,你就被統了,何必拖累2300萬同胞。」,言下之意,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如果要「統」,想做中國人,離開臺灣回到對岸去住就可以實現。但5月11日,吳敦義在受訪時卻表示,他從未說過「主張統一就回大陸去住」之類的話。12日,吳敦義再回應「要統的人回大陸」時稱:「我又不是白癡,怎麽會講這種話」。
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滿嘴跑火車,善於「揣著明白裝糊塗」,馬英九也不例外。他就說過:國家未統一之前,分與合都要「用武力打一仗」,這似乎是中國歷史的宿命。既然是歷史的宿命,就說明兩岸如果不能統一,那戰爭是避免不了的,他心裏清楚得很,他所謂的「維持現狀」不過是在故意裝糊塗,替美國爸爸無限期拖延兩岸統一而已。
2018年3月7日下午,馬英九在其辦公室對以私人身份前來的拜訪者明確表示:在國家沒統一之前,不論是從統到獨,還是從分到合,都非打一仗不可,沒有例外。」當時他以老師的口吻,對來者是這樣說的:「你要了解,我們中國歷史上,如果以三千年作為一個時間的架構的話,大概有百分之七十是統一的狀態。羅貫中不是說嗎,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話大家都朗朗上口。此話與它在卸任前對媒體講的話如出一轍,號稱熟知中國歷史,酷愛中國文化的馬英九,心理原來早就比誰都明白,所謂「堅持維持現狀」,是根本不可能的!
你要和平,就必需「統一」,你不要統一,就不要妄想什麽「和平」。但是他在任上時,卻假裝糊塗,明知兩岸果真要有和平,唯有推動統一進程,他卻提出「不獨不統不武」,卸任後又在在今年2月25日,還對媒體公開說,兩岸統一條件還不成熟。
你看,堂堂一百年老黨的黨主席,曾任過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卻公然在鏡頭面前滿嘴跑火車,一點羞澀感都沒有,是不是無良無德無節操的政客嘴臉暴露無遺。
總之,馬英九在假裝不知道國民兩黨的當權派一系列配合美國做法終會導致臺灣面臨兵災戰禍。假裝不知道大陸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決心堅如磐石。假裝不了解大陸不會允許臺灣問題以任何借口將統一無限期拖延下去。也假裝不知道歷史上只要是國家分裂「不論是從統到獨,還是從分到合,都非打一仗不可,沒有例外」的歷史規律。
但是他還是既不支持武統,也不主張和統(雖然嘴巴上高叫「和平」),還假借「臺灣人民」現階段不想也沒條件統一(其實還是想永久保持「不獨不統不武」的局面),還自以為這就是他「比老祖宗更有智慧」的地方。
說到底,馬英九之流全無半點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胸懷,心中既無三民主義,還大言不慚以孫中山信徒自居。從這一點來看,他遠遠不如洪秀柱。可見,馬英九,雖然做過臺灣地區領導人,但仍脫不了「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政客本色。這樣的政客,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多如過江之鯽,很快會被掃進歷史的灰燼之中!
延伸閱讀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日前稱,國民黨如當選,在任內絕對不推動統一談判,大陸國台辦今天回應,希望台灣有關人士多說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台海和平穩定的話。趙少康對此則說,和平不等於統一,有利也不等於統一,現在兩岸之間談統一根本沒條件,國民黨做的事都是有利的事。
趙少康表示,和平不等於統一,有利也不等於統一,兩岸能夠展開對話,譬如說至少恢復馬英九時代的觀光客、大陸學生到台灣來,這就是有利,不是只有統一才是有利的,他覺得國民黨做的事都是有利的事,有相當多層面,以兩岸目前情況,已經8年都老死不相往來,在這種情況下恢復溝通與談話,已經是很大突破。
他說,現在兩岸之間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都差很遠,現在談統一根本沒有條件,在他任內也不可能談,這輩子搞不好都很難談,只是打好一個基礎,把和平、經濟的環境打好。
對於綠營批評不推統一談判是騙選票,他反批,什麼時候從侯友宜及他的嘴裡聽到要統一,從來沒有講過這樣的話,他敢講在國民黨任內不談統一,賴清德敢說凍結或是廢除台獨黨綱嗎?他們連這話都不敢講,所以先檢討自己再說。/趙少康喊票投國民黨兩岸和平??你信嗎?
習拜會後,和平統一搬上了中美較量的枱面。如附圖,沒有國家統一,這樣的兩岸關係真能帶來和平嗎?李勝峰:臺灣政客離統一的步調越遠,未來付出的代價就越高!https://h5.video.weibo.com/show/1034:4972394335633439
侯友宜竟不知現狀早已改變?侯友宜在各方千呼萬喚之下、勉強提出了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的馬英九時期的老掉牙兩岸政策,引來多方爭議。
事實上,2008年國民黨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也是服從當時美國「重返亞太」的大戰略,馬當局當時的思考重點是「不統」與「親美」,對內是去中國化,臺海和平的根本目的不是為結束兩岸政治對立,而是基於美國的戰略需要、替美國爭取亞太布局的時間罷了!
臺灣還存在多少等距選擇的空間?不可諱言當年馬英九任內八年的臺海和平確實給很多藍營政治人物創造了一種虛幻想象,認為臺灣可以繼續在中美之間保持超然姿態,維持所謂的「自身主體性」,但如今美國遏止中國政策面臨全方位的失敗、美國不得不開始狂打臺灣牌,甚至為了安全退出第一島鏈,不惜讓日本、韓國、臺灣扮演刺猬或豪豬,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替死鬼。
最可悲的,是面對時空背景早已今非昔比的事實,侯友宜不知今夕是何夕、還再做十幾年前的春秋大夢!
和平的終極目的是什麽?是結束兩岸政治對立,還是延續臺海分治分裂現狀?是要譴責昔日帝國主義武裝干預中國內政,還是選擇繼續依附美日霸權?兩岸是一國之內的兄弟事、家務事,還是如島內一些人將統一妄稱為「併吞侵略」,用兩個「國家」甚至兩種文明的視角看待海峽雙方?如果的政治勢力對上述問題沒有思考,更沒有結論,那這樣的和平根本是虛幻而得不到任何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