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蘇恆政經觀察~雷倩客觀分析國際局勢

*野禮會客室

*網民眉批

  @johnwang9923/從西雅圖發言,在台灣唸完大學就來美國了,讀書,就業,成家,開業,𨍭眼五十五年,雖然全部都在工程界,也花了很多功夫研究美國的社會,經濟,但卻遠遠不如雷女士對美國經濟看得透徹,佩服!

  @sgt20196/中華歷史文明至少有四千年,雖然歷經分分合合,但文明始終承傳。我們不怕和間走狗打壓,中華復興將可見到。。。。

  @philipwong8899/感謝蘇恆,舉行/主持了 今一輯。當然要感謝倩姐,能以千鈞之力,清楚闡釋了現象,尤其是抽出了大前提 ❨來給觀察❩。衷心的感謝兩位女仕。

  @ycchen888/謝謝蘇恆與倩姐的專業問答。倩姐在這次訪談中提到了一個自己也似乎無法回答的問題,那就是美聯儲做了種種違背經濟理性的操作,按照以前所學的經濟邏輯他應該要出大問題,為什麼一直沒出問題?倩姐只是暗示了一下,要重新思考這些「所謂的經濟理性」是否真的存在?倩姐一再強調,關鍵是美聯儲是一個可以一直印鈔卻不會被約束的單位。我感覺答案就是,現在全球經濟就是一個對美元體系的信心問題,只要信心不崩,美聯儲又沒有約束,美國就總有辦法撐住。美國為了讓美元體系信心不崩,就到處新增許多操作,讓美元體系內的各國央行可以輕易借到美元,使美元體系不出現系統性風險,而美聯儲又可以隨便印美元。美元體系信心要出現動搖,就要讓許多人對美元本身的價值出現質疑,可能是美元對一些非美元體系的重要資產(如黃金、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或是國際出現另一個貿易體系(如金磚國家)削弱美元實際買到貨物的能力,這時候美聯儲再印美元就只會加速信心崩盤。

*相關新聞

 馬凱碩:美國有十年時間阻止中國成為第一,但遏制不了中國2024年7月1日【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這兩天,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一段關於中美關系的講話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非常精彩、有深度”。觀察者網查詢,這是6月10日馬凱碩在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的演講,相關視頻於6月21日發布。馬凱碩認為,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並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他呼籲美國放棄遏制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馬凱碩當天的講話探討了推動中美競爭的覆雜因素,以及這種競爭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他還對中美如何管理競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美國人害怕:如果中國經濟成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至於今年美國大選可能對中美關系造成的潛在影響,馬凱碩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競爭步伐都預計會在未來十年加速。選舉結果可能無法改變任何事,也可能改變一切。他對此解釋說,從一方面看,盡管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嚴重分裂的社會,美國人無法就任何事情達成一緻,但他們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是時候遏制中國了,所以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會改變。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特朗普獲勝,他當然會繼續對抗中國,但他可能走向極端,把一切變得更糟糕,所以需要為所有可能性做好準備。

  馬凱碩說,像阿聯酋和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必須意識到,當今世界正見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我從未見過具備今天中美這樣規模和實力的國家正面交鋒。它將震撼世界,並影響我們所有人。”主持人隨後提到,美國人在遏華一事上存在共識,是否意味著美國擁有遏制中國的“宏大戰略”,還是說這更多地與每位總統個人的方式有關。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馬凱碩回憶起他過去與亨利·基辛格進行的一次午餐交流。基辛格向他傳遞了這樣一條深刻的信息: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後來的證據也證實了基辛格的說法。“雖然我們確信美國會以某種手段對抗中國,但目標並不明朗。是為了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嗎?這不可能做到。是為了像對待蘇聯那樣成功地孤立和遏制中國嗎?也不可能做到。”馬凱碩說,“所以連最終目標都不明確,人們就會質疑:你發起了這場競賽,但最終目標如何呢?怎麽樣才算勝利?正如人們所知,這從來都沒有被闡明過。”他表示,美國政府對華已經采取的加征關稅、禁售芯片等行動,都是為了以某種方式減緩中國經濟增長。

  在美國人看來,如果中國經濟成為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美國一百多年來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特權地位也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