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家人四卦中的睽卦,講出了一點重要的新意,值得認真紀錄下來。
家人卦是順著生命成長的常道,適時將家人間天賦自然的和樂過渡到秉心靈自覺去彼此無私相愛;也就是適時將無憑的自然秩序轉為可大可久的道德秩序,這正是生命成長的核心課題所在。否則,當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出現,天真純良慢慢消逝,曾經自然和樂的手足之間,也就難免各持己見,互相爭吵,乃至積怨不解了!
這於是進入睽卦的格局。睽,違也,家人間互相疏離隔閡不通也。這時能怎麼辦呢?其實還是可以有一個藉著衝突的機緣,刺激人心的覺醒,去進行生命間的反省溝通,以化解誤會,增進了解,恢復情誼。
當然,和家人卦比起來,這不是正格而是變格。家人卦是順理成章之道,睽卦是相反相成之道。其實落到現實層面,後者無寧更為常見;正所謂不打不相識,人恆過然後能改也。這不止在兄弟友朋間如此,在更親密的情人夫妻間更是如此。所以在睽卦的彖辭提到的「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這三句話中,重心其實在中間一句。因此,睽卦可以說是專談情人夫妻相處之道的卦。
睽卦彖辭一開頭就說:「火動而上(指上卦離),澤動而下(指下卦兌),二女同居(指離、兌兩個陰性卦構成睽卦),其志不同行(卻個性相反)。」那為什麼兩個性情相反的人(性情屬陰)會相愛在一起卻又不免釀成違隔不通爭執不斷呢(的確情人間沒有不吵架的)?原來相反的個性,既是相悅之本(所謂異性相吸),也是相怨之源(你為什麼就不能聽我的)。情人們為什麼偏喜歡這樣自找麻煩,弄得恩怨情仇,複雜難解呢?(真的,分,捨不得;合,受不了。)
答案原來在這裏:原來人的個性有兩層,一層是先天的氣質性情,一層是後天的熏染習氣。前者是人與人之間雖有差異而本質可通的(可以互相補足,互相好奇、欣賞、啟發、學習、成全),是這部分引發異性的相吸引,而且指向互相啟發成長,相融合一,讓彼此的生命都因此變為更豐富成熟圓滿完整的全人格。至於後者,則是由人後天的生活經驗反復自我制約而凝成愈益牢固的行為模式、言語模式和思維模式(佛家稱為身、口、意三業),這本質上是每個人都不同而且成為封閉排他、自我防衛的系統,遂成為人與人間隔閡之源、怨憤之因。(遂常責怪「你就是不愛我!)
如果對待一般人,我們儘可以保持距離,互相尊重,兩不相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但對待想跟她心心相印兩位一體的親密情人,這立刻成為根本的障礙。尤其,當這兩層糅雜在一起,更容易封閉的習氣經常浮在面上,可相悅相通的真性情卻大扺藏在內裏深處,捉摸不著。遂令那曾一度浮現,讓情人互相看見,因而狂喜,決定攜手一生的浪漫體驗,常常一閃而逝,再不復返,而造成情人們巨大的困惑與苦痛。
那解題之道何在?無非就是找回相愛的初衷,發揮心靈自覺的力量,去自我釐清孰為真心真我真性情;也互相憑真心相待,去一起釐清孰為彼此間的真情真愛真相通。也就是要認真化除那遮蔽在真性情之上的習氣,好讓真性情再度明白浮現,以促成情人生命的再度相悅相通。而睽卦諸爻,正是在深入探討這以陽(心靈、義理)貞陰(存在格局)之道。
也因此,我的愛情學一向主張要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進德修業,規過勸善」的友道,全盤引入愛情生活之中;才能在一時的浪漫觸動、短暫的熱情消褪之後,情人夫妻能持續有生命的共同成長,相期於道,以成為情人知己。此之謂友誼風的愛情。
上文是曾昭旭教授從先天性情與後天習性來解卦,內容非常精彩 ,分析深入而實用,值得一讀再讀,活出精彩的人生。(文章有易經的專用語詞,可以不必深究,只要理解白話解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