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失事,波音再次被沖上風口浪尖,美國波音的大名,想必是人盡皆知,但你知道成功製造,第一架波音飛機的人是誰嗎?有人說:那肯定是美國人嘍。那你還真是猜錯了,如果告訴你,波音之父其實是我們中國人,你會不會很吃驚?
而這個中國人,他不僅是美國“波音之父”更是波音公司的“救命恩人”。而在中國,如果沒有他,“兩彈一星”,可能不會那麼早誕生;如果沒有他,
中國的航空史也可能不會改寫......可他的一生光輝被掩蓋,名字無人知曉,今天他的故事是時候說了!他,就是王助。
1893年8月10日,他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自小就成績優異,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1909年他就被清政府,選派到英國留學,那一年,他只有16歲。
到了英國,他進入阿姆斯壯工學院就讀,(現為阿姆斯壯海軍大學),兩年後,他就被指任為中國海軍,“應瑞”、“肇和”兩艘軍艦的監造官,那時的他,才不過18歲。
清政府代表團在歐美考察
照這樣下去,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軍艦工程師,然而一件小事卻徹底改寫了他的命運。
1912年,他跟著飛行家波特乘坐了一次飛機,那是他第一次體會到了,翱翔天際的感覺,從此,他迷上了飛行,時常感歎:要是我們中國人,也能有屬於自己的飛機,那該多好。
1915年他轉赴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深造。僅用一年時間,他就獲得碩士學位,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世界上獲得航空碩士學位!之後,他的飛機夢開始啟航,他在世界飛機製造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
當時在美國,飛機製造工程尚處於萌芽狀態,麻省第二期航空工程系只有6名學生,每個學生都炙手可熱,當時成績異常優異的他一畢業,就成為美國各大飛機製造廠家,競相聘請的對象。
1917年初,他被一家美國飛機製造公司,聘為第一任總工程師,這家成立還不到兩年的公司,名不見經傳,雖然當時造出了B&W—1型水上飛機,可美國軍方拒絕購買這種飛機,因為該飛機起飛與降落的成功率很低,根本達不到軍方標準。產品不被接受,再加上合夥人的出走,公司剛成立便陷入了倒閉的風險中,他的到來被視為“天降貴人”。而這家公司,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美國波音,這一年,他也才剛剛24歲!
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波音公司突然發力,成功造出最新型水上飛機,美國軍方一下就訂購了50架,金額高達每架57.5萬美元,這筆巨額訂單,
瞬間拯救了搖搖欲墜的波音公司。而成功改造出波音水上飛機的人,正是王助。王助很清楚波音飛機的缺點,為此,他用半年多時間,設計出一架有著雙浮筒雙翼的,B&W-C型水上飛機,並成功通過了美國軍方的測試,整機的性能堪稱完美,美國海軍試飛員曾說:“C型機比美國海軍史上,見過的任何飛機都要出色的多。”這架飛機,成為波音公司“起死回生”的歷史性轉折。
波音從此發家致富,並最終成為今天世界航空業壟斷巨頭,在波音的歷史中曾這樣評價他:“The first,and the best。”第一的,也是最好的,他一度被讚譽為“波音之父”。
在美國波音的博物館中,到今天還辟有一個單獨紀念他的展示欄,陳列著他的金屬浮雕塑像牌,和他在波音設計的飛機相片,以及來往信件等文物。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波音的成功;沒有他,也許現在我們,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波音是什麼。但那時的他,無法預料今天的波音,更無法預料到自己,竟受到了歧視,還被深深“雪藏”!
1917年年底,一封辭職信,放在波音公司總經理的桌上,寫信的人,正是王助。他身懷絕技,明明可以,在飛機製造領域大展身手,作為波音元老,清晰可見,未來一定可以累積大量的個人財富,可他為什麼突然就要辭職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回到中國去!
朋友大驚:“放棄一切回中國你是瘋了嗎?!”當時的美國是什麼樣子?和平安穩自由民主,鼓勵創新資源豐富。而彼時的中國呢?積貧積弱,戰火四起,生命難保,兩相比較,天壤之別......可這一切,他說不要就不要了!就是因為他流著的,是中國人的血!
他知道,列強的飛機,整日盤旋在自己祖國的領空,他們肆意地摧殘著這個不夠強大的對手;他知道同胞們正在戰火中苦苦煎熬,他聽到祖國母親在哭泣在呼喊,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心痛不已。
他更沒有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師夷長技,救國之短,中國一定要造出自己的飛機來!1917年秋,他已做好回國的準備,波音多麼巨額的酬勞都挽留不住他。
而此時,B&W—C型水上飛機的測試提上日程,這架最新型飛機的設計都出自他手,這是他全部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他準備完成這最後一次的飛機測試。可美方見他去意已決,在進行飛行測試時,軍方執意不讓身為總工程師的他,進入測試場地。他們說:非常擔心這個中國人,會偷學“美國最高航空技術”。
而此後,儘管他曾對波音公司貢獻巨大,但由於他的執意離開,他的波音傳奇漸漸沒入塵埃,以至於今時今日,世人皆知美國波音,卻不知“波音之父”竟是中國人王助!
而當年他的歸來,完全改寫了中國近代整個航空史!
1918年2月,在他和一眾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第一個國辦飛機製造廠,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成立了,他任副處長兼飛潛學校專業教官。
中國首家正規的飛機製造廠: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
可當時的中國要造飛機,談何容易啊!北洋政府雖意識到飛機的重要性,可是並沒有在資金上有所扶持,製造飛機的計畫和經費,極難得到批准。而且當時中國工業基礎簿弱,飛機零件所需的金屬材料,和機身所需的木質板材也需進口。關鍵的加工裝配等技術人才,也十分缺乏,就是最普通的機械加工,鉗工,木工,油漆工,也都只能從船廠徵調後再培訓。
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更沒有材料,前路可謂舉步維艱,可他仍然從容面對,趕上去,中國一定要造出自己的飛機!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木加工廠。
他和同事們想出了各種方法解決難題。歐美的飛機採用樅樹木胡桃木,價格十分昂貴,於是他另尋他法,從福建就地取材,反復試驗,終於選出了衫木,梨木,白麻栗木;
飛機機翼機身塗料,國外用油漆,可他們買不起,就用桐油和生漆來替代,沒想到,衫木飛機構件經桐油和生漆處理後,不僅阻力減小,無滲水,還光亮悅目,其性能大大超過了國外的油漆。
600多個日日夜夜,他熬得面色蒼白,不過25歲的他,兩鬢竟已平添絲絲白髮。在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和心血後,1919年8月9日,中國試製成功的,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終於橫空出世!
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
之後的1922年,他又與巴玉藻合作,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水上飛機浮動機庫:浮塢,成功解決了水上飛行停置和維修的難題。
巴玉藻,中國航空先驅
1929年夏天,杭州舉辦水上飛機博覽會,兩個月的展覽後發現,國外飛機浸水處油漆已脫落,木板滲水處,油漆膜已可撕下,而中國飛機外面光潔如新,內部乾爽無滴水。
從不知,當年的中國航太人,竟如此爭氣!更不知,他們一路走來,是何等不易......1918年到1930年,這12年間,中國國辦飛機製造廠,陸續設計製造出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5架新型飛機,並培養出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這一切,他功不可沒。
之後他又擔任中央飛機製造廠,“主任中國工程師”的職務,但這個廠被日軍發現,連續多年遭到轟炸。可就在不斷遭到空襲的三年裡,他和所有職工一起在炮火中拼命,竟組裝出了戰鬥機,偵察機,轟炸機等戰機235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就是這些戰機被全部投入戰場,去與日機殊死激戰。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帶著自己的戰機參戰,當時擊落了日機6架,而我們自己的飛機則一架未損!國民政府為此將這一天,8月14日,定為了空軍節。
而在與日軍激戰的中國空軍英雄中,有許多都是他培養的航空學生,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和“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的師生情。
錢學森大學畢業後參加了留美考試,選考了“航空機架”專業,而當時的主考官正是王助。之後錢學森順利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又在美國得到了他的大力提攜和幫助。
錢學森在中央飛機製造廠實習,也是他現場指導,並教導:“實踐非常重要,務必重視起來。”後來,他還親自寫信向政府推薦錢學森。
錢學森晚年,曾憶起,曾對他產生過深刻影響的幾位先輩,”沒有他們,就沒有當年的我。“而王助,便是其中之一。
錢學森和恩師王助合影一腔熱血,盡灑中國,以他的功績和奉獻,他本該是受世人敬仰的大英雄,可是後來的一切,又讓他“二次深藏”!在他棄美回國後的幾十年裡,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其實都無心無力去發展航空事業,所有航空業的努力和所得,不過是他一直在苦苦支撐著,為了自己的祖國,他不惜一切,然而生不逢時,根本沒有大展拳腳的舞臺.......憑一己之力奉獻祖國的他,真的是對當時中國的航空業太重要了!
1949年5月,國民政府敗退之際,先要撤走一批“國寶級人物”,他,第一個被命令和中航公司一起,遷往台南,彼時他被委任為中航公司總經理,不得不舉家赴台。可他深知兩岸血濃於水,曾經面對列強,他可以設計製造出無數戰機保家衛國,可如今面對手足同胞,他內心根本無法設計出一架戰機,於是去臺灣後不久,他就離開了中航。
而他曾經回國後的那些傳奇,那些熱血故事,隨著歷史的洪流,再度銷聲匿跡......往後餘生,他只做了,中國臺灣成功大學航空工程系的教授,那時他年逾古稀,壯志未酬,常深夜不眠,身體逐漸衰弱。
在那離家去國的日子裡,他曾無比期盼著能見到兩岸統一,他多想再看幾眼深愛的祖國啊,可留給他的時間卻不多了。
1965年,他的肝病嚴重惡化咳血不止,3月4日,中國航空製造業先驅,一代愛國奇才王助先生,在台南病逝,終年71歲。晚年,他又給我們留下了,
嘔心泣血完成的眾多著作:《飛機之V字尾》、《航空人員之體重與身高》、《飛機設計手冊》等等,這些書籍,成為了後來新中國航空事業,又一代先行者程不時等人的指路明燈。
生逢亂世,負重前行,篳路藍縷,玉汝于成,他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波音之父”,中華航空先驅,他這一生,不僅用自己卓越的才華,在全人類的航空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作為一位傑出的中國人,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奮。
而由於歷史原因,他兩次被深藏,以至於今天,他的名字鮮為人知,可如此優秀的中華兒女,怎麼能夠再被我們遺忘!2022年3月,是王助先生逝世57周年,今天,我們講述他的傳奇故事,因為他是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他值得我們所有人的致敬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