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真相—讓證據來說話;107年8月7日黨產會祭出「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行政處分,凍結救國團財產,非經同意,不能動支。這不僅抹煞了救國團全體員工與義工長期對於社會公益的努力,更阻礙了救國團持續實踐的公益價值。最近黨產會告知將在10月19日召開財產聽證會,加上黨產會透過自由時報公佈的訊息,從過往的經驗可以認定,黨產會已有立場,未審先判,聽證會不過是一場過場的遊戲而已。
救國團自始自終是政府的好夥伴,更是一個超然、不分黨派、族群的公益團體。救國團組織規章從未出現國民黨字樣,歷年年度計畫、預決算、人事派令絕未曾更不須國民黨核定。內政部也曾在立法院作證-「救國團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同時最高法院、黨產會均確認民國58年以前救國團為政府機構,既為政府機構就不可能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58年以後均是接受行政院及內政部、教育部的督導,更從未受國民黨實質控制。救國團成立至今,更沒有任何違背國家利益,所有收入業已經行政院公函證明為正當收入,相關政府補助已經內政部及教育部公函證明為「合法補助」,救國團之財產係合法取得,並非黨產,更未流向國民黨,從來就不是黨產條例立法目的-「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環境,健全民主政治」的阻力。如此怎能強行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
69年來,救國團為社會做出許多貢獻,包括開啟志願服務風氣、引領台灣正當休閒新走向、創辦張老師諮商輔導、心理衛生推廣與自殺防治等,諸多服務社會價值均歸於公有共享,確已善盡社會責任。同時救國團更投入各項救災以及長期性的公益活動,每年有一千餘萬人次的國人接受救國團服務,請問有哪一個國人覺得是受了救國團利用。黨產會栽贓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又漠視救國團69年來對台灣社會的貢獻,對這樣的公益團體倒行逆施、整肅鬥爭,對台灣的民主和人民的福祉有何益處?
救國團現在每天服務四萬餘位國人,擁有近二千位員工、五千餘位教師,代表著近八千個家庭的工作權、生活權、自由權、財產權、名譽權,都掌握在黨產會手上,影響人權範圍、社會及經濟層面至深且廣。黨產會的不停鬥爭,已引起人心惶惶,也激起民怨和憤慨,許多義工和支持者,都要求救國團做出強烈的反應。我們不願看到社會動盪不安,但黨產會的作為卻埋下社會不安的種子,我們勸告黨產會應保持行政中立,不要做政治的打手,客觀、理性的執行權力。我們也要呼籲執政高層,當揮舞著轉型正義的大刀,無情濫權的砍殺曾經執行政府賦予任務的公民團體時,台灣內部是不會團結的。轉型正義的目的是釐清歷史真相、調查加害者、賠償被害人,以促進社會的和解,而不是扭曲歷史真相,製造新的仇恨和對立,讓救國團這樣的公益團體,成為新的被加害者。
救國團是為國家而生,因此,當政府需要救國團協助時,救國團總是不畏艱難,第一個挺身而出,就如過去為國家培育無數青年人才,就如現在救國團第一個支持政府做防疫旅館。救國團也是為全民服務的一個公益團體,我們總是與民眾的利益站在一起,台灣需要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團體,請大家一起站出來挺救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