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中秋節,萬家團圓的好日子。但是,在這一天,福建的很多醫務人員卻無法與家人團圓。不久前,福建莆田和廈門等地新冠疫情爆發,福建各地的醫務人員再次被大量召集起來,馳援疫區。然而,在醫務人員在防疫一線拼死拼活的與病毒搏鬥的時候,一把傷醫的凶刀,再次狠狠的紮在全國醫務人員的心上。
中秋節這天的上午,福建福州東南眼科醫院,兩名節日值班醫生被一名青光眼患者持刀傷害。據悉:一名吳姓醫生傷到了嘴角,而另一名張醫生則被割破了頸靜脈,刀鋒貼著頸動脈劃過。幸運的是,2名醫生,都已經脫離危險。
再多的資訊,暫時就沒有了。我們的主管部門,已經學的越來越聰明了。最近的幾起傷醫案件,醫院保密工作做的越來越好,想瞭解案件詳細資訊越來越難。
醫生被砍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不要讓媒體和自媒體知道,是不要讓媒體和自媒體大肆報導,是不要形成輿情,是不要引起社會關注,是不要讓院領導和上級領導挨駡。
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曾經有人開玩笑說:什麼時候中國又開始殺醫生砍醫生了,就說明中國的疫情被控制住了。彼時,中國的醫務人員,正不畏艱險,前仆後繼的戰鬥在抗疫一線。成千上萬的醫務人員,告別父親妻兒,奔赴武漢,奔赴湖北,奔赴所有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的地方。
其中一些同志,再也沒能回到親人身邊。那時候,中國醫務人員聽到的,全部是感謝和感恩。那時候,央媒的主持人,在節目上淚流滿面的感謝中國醫務人員;那時候,各個部委的領導,在無數的場合向醫務人員致敬。那時候,我們覺得:至少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前,中國醫生,應該不會被殺,被砍了。
事實證明,我們太幼稚,太樂觀了。今天,這場全球性的抗疫戰爭,遠沒有終結。中國的防疫形勢,依然極其嚴峻。隨著全球的淪陷和德爾塔毒株的出現,中國防疫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全國的醫務人員,每天都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聽從國家和人民的召喚。
從廣州到南京,從張家口到北京,從莆田到廈門,中國醫務人員一批又一批又一次又一次的沖上前線,一次次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將複燃的疫情撲滅。
狡兔未死,強敵尚在,而那殺醫的屠刀,卻已經按奈不住,一次次的出鞘了。
2020年10月31日上午,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陶炯在門診接診期間,被一名突然闖入診室的男子砍傷,兇手隨後還砍傷一名聞訊趕來的前臺工作人員。被砍傷的陶炯醫生,曾是廣東援鄂醫療隊成員。
2021年1月22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生爆炸傷人案,一名39歲男子攜帶菜刀和自製爆炸物進入醫院行兇,導致3名醫護人員和1名病人受傷。
2021年1月26日,在江西吉水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胡淑雲在查房時候被兇手曾某持刀襲擊。胡醫生頸動脈破裂,右心房兩處破裂,肺臟破裂。整個房間血噴的到處都是,搶救期間輸血超過1萬毫升,據說整個吉安的血都被用完了。第二天淩晨,胡醫生在南昌大學第二附院不幸去世。
2021年5月26日,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發生持刀暴力傷醫事件,該院口腔科主任醫師孫晉虎被一名63歲女性以水果刀刺傷。幸運的是,孫主任經搶救脫離危險。
以上這些傷醫殺醫案,再加上發生中秋節發生在福建的這起持刀傷醫案,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醫院沒有實行安檢。
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北京連續發生兩起暴力傷醫案,楊文醫生和陶勇醫生一死一殘。此後,在群情激憤的北京醫療行業呼籲下,北京終於在醫院實行安檢制度。
自從北京實行醫院安檢之後,此前傷醫殺醫事件不斷的北京,再未出現惡性傷醫殺醫事件。雖然零星的涉醫暴力依然存在,但再沒有出現涉醫暴力導致醫生重傷致殘和死亡的情況。
福建這次傷醫事件,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呢?我覺得不難猜到。事件在網上發酵並引起輿情後,各級衛健委領導,各級醫師協會領導,各級大大小小的媒體,又要開始滿腔悲憤的的發表各種聲明,義正辭嚴的譴責傷醫兇手,滿腔深情的呼籲社會尊重醫務人員了。
已經說過無數次的話,已經發過無數次的聲明,拿過來,換一下醫院和醫生的名字就可以直接重複使用,連標點符號都不用改。但是,一萬句道德譴責,都比不上一個專業的安保措施。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用一個遲到的安檢,去告慰那些死去的醫生?
中國的醫院,長期以來,對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忽視,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中國的絕大部分醫院,對暴徒幾乎完全不設防,任何一個暴徒,都可以帶著菜刀和爆炸物,毫無障礙的進入醫院,進入診室,殺害醫院任何一名醫務人員,包括最頂級的全國專家!這正常嗎?這合理嗎?
中國各級衛健委,各級醫管局,各部門各司局,有任何一個辦公室,是隨便什麼人拿把刀就可以直接進去的嗎?
中國各媒體機構,各個報社各個電臺電視臺,有任何一個辦公室,是隨便什麼人拿把刀就可以直接進去的嗎?
中國各執法部門,各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局派出所,有任何一個辦公室,是隨便什麼人拿把刀就可以直接進去的嗎?
如果都不可以,憑什麼醫院就可以?是因為醫務人員的命賤嗎?
在醫院實行安檢制度,保護醫務人員免受惡性暴力傷害,這件事情醫療行業已經呼籲了好多年。由於常年關注涉醫暴力問題,我本人也曾經無數次的與各種身份各種級別的人探討過醫院安檢問題,並進行過無數次激烈的爭論。但是,儘管中國醫務人員在不停的不斷的流血,直到今天,中國依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醫院安檢制度;直到今天,依然有無數領導強烈反對醫院安檢制度。
反對安檢的理由包括:安檢會降低患者的就醫體驗;安檢會降低醫院運行效率;安檢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暴力傷醫事件等等。這些理由,都完全站不住腳。
事實上,從我國個別省份的醫院安檢經驗以及地鐵等部門的經驗來看,安檢不僅不會降低患者就醫體驗,還會增加患者和家屬的安全感,畢竟普通患者也都希望有個安全的就醫環境,他們也是傷醫事件的受害者。
安檢同樣也不會對醫院運行效率有明顯影響,迪士尼客流量比三甲醫院大多了,但迪士尼堅持對所有遊客開包檢查,並沒有覺得安檢影響運營效率妨礙自己掙錢。醫院安檢不需要開包檢查,安檢過程非常快捷,更不會對醫院運行產生明顯影響。
安檢當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暴力事件,但毫無疑問安檢能夠大大降低惡性傷醫事件的風險。畢竟,拳打腳踢雖然也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但醫生在拳打腳踢中生還的機會,肯定遠遠大於管制刀具。如果兇手沒有管制刀具在手,楊文醫生很可能不會死,而陶勇醫生也可能避免終身殘疾的結局。
在防疫期間,因為防疫需要,醫院對所有患者和家屬都實行了嚴格的防疫碼查驗制度。這些查驗過程遠比安檢要複雜費時,但卻得到了嚴格的執行。並沒有明顯影響醫院運行和患者就醫。
醫院安檢長期不能落地的根本原因,是醫院安檢制度會損害某些醫院管理者的利益。
我們的很多官員,長期以來,都是見權力就搶,見工作就躲,見責任就推。醫院安檢制度一旦建立,就意味著醫院領導要史無前例的開始為傷醫殺醫事件承擔責任。
在以往幾乎所有的傷醫殺醫事件中,醫院都是以受害者身份出現的。每一次,醫院領導都是出來義憤填膺的聲討兇手,聲淚俱下的呼籲社會關愛醫務人員。然後轉過身去,聲色俱厲的嚴令本院醫務人員封口閉嘴,不得惹是生非給醫院添麻煩。
事實上,在安檢制度建立之前,在出現傷醫事件後,我們幾乎沒有可能追究醫院的管理責任,他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脫。他們反復強調事發突然難以防範,反復強調安保部門不可能對每一個口頭威脅大動干戈,反復強調自己已經盡力而為。
由於無法追責,部分醫院的安保部門工作敷衍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建立安檢制度,不僅會大大增加醫院保衛部門工作量,還會大大增加醫院領導被追責的風險。
安檢制度建立後,如果保衛部門敷衍了事安檢不嚴,導致醫務人員被管制刀具傷害,那其責任將無法推卸。醫院保衛部門領導和院級領導,都不得不承擔行政責任甚至法律責任,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以受害者身份出現了。所以,安檢,對一線醫務人員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對醫院某些部門和領導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新冠疫情爆發後,根據國家防疫要求,全國所有醫院都實行了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遠遠比醫院安檢要複雜和困難的多的防疫制度,被全國醫院不折不扣的執行了。為了防疫需要,很多醫院甚至禁止外賣小哥進醫院大門。
中國醫院,菜刀能進,炸彈能進,快遞小哥不能進。
防疫工作,事關領導烏紗帽。涉及烏紗帽的事情,是重中之重,重而又重,必須萬無一失,必須嚴格到連快遞小哥都不能進醫院的程度。傷醫殺醫,與領導烏紗帽無關。與烏紗帽無關的事情,是輕中之輕,輕而又輕,誰耐煩搞什麼安檢,菜刀炸彈隨便進。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中國幾百萬醫務人員,為中國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風裡,雨裡,雪裡,前仆後繼,無怨無悔。疫情緩解後,因為國家財政困難,很多之前許諾的防疫補助被取消了,他們也僅僅抱怨了幾句,然後依然顧全大局,繼續埋頭奮戰在一線。
全世界,論奉獻精神,沒有哪個國家的醫務人員能和中國醫務人員相比。我們有全世界最善良,最勇敢,最講紀律,最講奉獻,最有犧牲精神,最服從黨和國家指示的醫務人員。
這樣一個群體,國家不應該保護好他們嗎?
這個群體為國家和人民作出的奉獻和犧牲,不值得用一個“全國醫院強制安檢”制度來回報嗎?
就算不值得,磨還沒磨完,能先保護好驢不被殺嗎?
醫生為你擋住了病毒,誰來為醫生擋住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