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風,是內心的善良

  知乎上有個問題:善良的本質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寫的很中肯: “擁有慈悲之心,學會共情,是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基石,將這份基石傳承下去,就是世間所有美好的源頭,也就是善良的本質。” 深以為然。

  近些年,看慣了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越發覺得孩子的善良難能可貴。一個家庭最珍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養出一個寬厚善良的孩子。一個人最難得的品性,不是聰明,而是見過更大世界後,還有植根于內心的善良。

01

積善行,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過一句話: 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 在他看來,不論是做人還是教子,都要學會與人為善,而善行也是需要用一生去踐行。

  前段時間,浙江寧波發生的一幕,觸動了很多人。 一對夫婦剛從工地幹完活,急著趕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由於來不及換衣服,夫婦二人身上都是灰塵,他們擔心會讓孩子“丟臉”。 沒想到,孩子在知道他們的顧慮之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夫婦倆聽到這句話難掩心中的感動,也欣慰于孩子的懂事。

  一個人若能理解每份工作的辛苦,不輕視任何職業,這份溫暖自然是留存於心底的,總有一天也會饋贈給陌生人。 就像疫情初期的那個男孩,他坐在家人的摩托車上路過垃圾桶時,看到一位拾荒老人,於是讓家人停車,主動過去把手中的空瓶子遞給老人。

  又看到老人沒戴口罩,立馬轉身跟家人要了只口罩,貼心幫老人戴好才離開。善良的家風,是浸入每個人骨子裡的溫柔和優秀,也會讓家庭更加興旺。

  安徽的周氏家族後代才俊輩出,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貢獻,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注重言傳身教,世世代代上輩都要為下輩起到模範作用。

  周氏家族的開基祖周馥是秀才出身,他為官時體察民情,時常周濟窮人,做出了很多善舉,被百姓評價為:“功德在民”。

  周氏的家訓中有一條提到:“行善以能興學、教人為上,周濟孤寡次之。”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周氏家族打破了這個常規,一舉成為了名門望族,這些都離不開世代相傳的善行。

  老人無德,全家遭殃;家中積德,福氣自來。 樂善好施能服於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子女,就會坐擁什麼樣的風水。 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將善良的種子播散在心底,終有一天能結出甘甜的果實。

02

守善念,是一個人最深的底線。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曾提到一個觀點: “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比天賦更重要。天賦與生俱來,但選擇頗為不易。 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很多時候,善良和利益往往都在一念之間。

  曾經看《少有人走的路》時,讀到一個故事: 一天夜裡,爺爺和孫子們圍爐夜話。 爺爺說:“人的內心深處住著兩隻狼,它們在進行著一場戰鬥。

  一只是惡狼,代表著畏懼、虛偽和謊言;另一隻善良的狼,代表著勇敢、正直和愛。”有個孩子問道:“最後哪只贏了呢?” 歷經世事的爺爺笑著說:“你喂過的那只。”

  人為什麼要善良,或者說為什麼要有底線? 我想大抵是因為:當你看過了更多風景後,就會明白,世間本就如此,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和事讓你皺眉,沒由來的惡意讓你心驚,讓你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 但你必須得做點什麼才能繼續前行,只要你堅守著自己的底線,就會明白:那些惡意其實都是在提醒你,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最近幾天熱度頗高的“杭州28歲女孩被造謠事件”,也深刻說明了失去底線的人有多可怕。 那個女孩不過是和往常一樣去取快遞,就被造謠者偷拍了照片,之後又自導自演將女孩憑空捏造成一個水性楊花的少婦形象。 女孩因此“社會性死亡”,丟了工作,一度患上抑鬱症。 而當她準備起訴造謠者時,造謠男子的父親竟開始訴苦:“又不是針對她,不過是小朋友開開玩笑,自己兒子也挺冤枉的。”

  一個毫無責任感的父親,養出一個頻頻作惡的孩子,善意和良心在這個家裡早已不復存在。 守善念,是一個人最深的底線,也是行走於世間必不可少的品質。

  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考驗的不止是情商,還有做人的根本:善良。

03

得善果,是世間最珍貴的福報。

  有句話說的很對:你人生所有的驚喜與好運,都是你日積月累的人品與善良。知乎答主@EmilyWu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她在回家時不小心坐過站,不得已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下了車。 下車後在月臺看到一位老人在等車,冬天的夜晚,他卻穿的很單薄。 於是她就問老人要去哪裡,可以用手機幫忙查一下公交何時會到。 老人告知後,她查了一下並沒有車子,或許過了末班車,於是告訴老人可以和她坐一輛車。 可老人知道後卻窘迫的說,自己只剩下1塊錢了,之前那個車只需付1塊,但這輛不行。

  看著這寒冷的天氣,一想到老人遙遙無期的等待,她實在於心不忍,便讓老人待會和自己坐一輛車,她來刷卡就行。 老人想了想,點了點頭,要把一塊錢塞給她,她拒絕了。 上車後,老人坐在那裡一直在上衣口袋翻東西,後來終於翻出一顆水果硬糖,拿過來遞給她,說了聲:“謝謝”。故事的最後,她寫道:“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事情太多了。我能做的,就是讓未來的我,在面對這些事情時,少一點無力感。”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做善事,結善緣,得善果,你所付出的善良,終會得到相應的福報。 之前看到一位網友抱怨“自己待人友善,可生活為何還是過得亂七八糟”。 評論區有條留言深入人心:“其實善意可能只是以細碎的方式回來了而已,比如你買的烤冷面裡雞蛋比別人的大一點,買的菜比別人新鮮,出去玩剛好是好天氣。”

  善良,只為活得踏實和心安。而好運自有它自己的方式降臨。 正如余光中曾說的那樣: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變化,但人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恆的:正直、勇敢,獨立。”

  ▽看見別人失利,如果不會做,不落井下石是善良;看見別人傷心,如果不安慰,不幸災樂禍是善良;看見別人落難,如果不想幫,不趁火打劫是善良。

  很喜歡一段話:你要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麼是不可逆轉的,人在轉瞬間感悟,進退得失也就有了答案。我不知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何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點個“在看”,接下來的日子,永遠記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