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台灣得到了什麼?

  短短兩天「名叫鮭魚可免費吃鮭魚」的活動,引起了全台灣的「鮭魚之亂」,而且登上國際媒體。
  此次活動據報載創下不少紀錄:
  一、全省有300多人改名叫各種鮭魚,其中名字最長的有50個字。
  二、壽司店商家統計至少被免費吃掉500多萬,還被行銷專家定位成「惡意行銷」、「不誠懇行銷」。
  三、改名字的人當中竟然還有一個人是警察,也跟著去免費大吃。
  四、有人改完名字後跟人收錢揪團去吃,兩天去了11次,而揪團最多的人賺了3.6萬。
  五、有大學女生帶著媽媽去吃開直播拚流量,兩天吃掉1.2萬。
  六、「鮭魚們」只吃魚不吃醋飯,大批食材被丟棄浪費。
  七、壽司店員工得服務這些鮭魚們,工作量暴增幾十倍。
  八、國際媒體報導台灣的鮭魚之亂,引為笑談,凸顯台灣人愛貪小便宜;而且驚訝在台灣改名字太容易,一生可以改三次,每次成本只要一百多元。
  兩天的活動結束了,但仍然得善後。300多個人得把名字改回來,戶政事務所人員還要再忙一次,這無謂的工作量真是難為了公務員。
  免費吃夠了鮭魚的人恐怕短期內不會再想吃鮭魚,甚至搞不好吃壞了肚子還要去看醫生。
     不知道壽司店老闆是否覺得這個活動他們「賺到了」,還是「虧大了」?有沒有後悔發起這個活動?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台灣的改名制度太鬆散,應該有所調整?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連警察也可以為了多吃幾千塊的東西就去改叫鮭魚有點扯?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台灣這次整體的形象也是「虧大了」?
     在台灣,真是什麼都不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