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諷刺」真「歧視」,維護賽德克族尊嚴

《不容「諷刺」真「歧視」,維護賽德克族尊嚴!》
#惡意栽贓無非是捏造史實

數天前,桃園市中壢區議員王浩宇在臉書上表示,使原住民族文化逐漸消亡的原因是因為國民黨在戒嚴時期的「#黨國教育」,#更直指賽德克族是因為國民黨才差點被消滅的。

綜觀臺灣歷史,原住民族在荷治、明鄭、清領與日治時期皆經歷過對抗、合作和同化的過程。在日治時期前,政府最主要是透過對抗和合作來換取原住民族接受政府的「#治權」;但在日治時期以後,由於日本帝國將臺灣視為「#殖民地」,#在後籐新平和持地六三郎的主導下,#對原住民的高壓統治政策逐漸形成。一戰後,臺灣總督府打著「內地延長,日台合一」的口號,加速對臺灣民眾的同化。#但長期的高壓及對原住民族的不尊重,#最後在1930年引爆霧社事件,#導致賽德克族近乎滅絕,#而1937至1945年的皇民化運動,更是將原住民族族群意識壓至低潮。

針對原住民族,我們除了對過去的疏忽要有警惕和避免重複再犯錯之外,我們更應該要好好想想如何解決原住民族目前的困難和對於他們的政策。自原住民族被承認以後,原本政府連年答應「#原住民自治」,#但每次我們看到的都是政府一再的冷回應;#傳統領域方面,#政府無法制止廠商不斷越界的行為,#導致族人生活被影響。這些問題才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要正視的,而非只是在過去歷史上做文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