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簽署。台灣《聯合報》15日將此稱為大陸“對抗貿易戰的還魂丹”和台灣經貿的“新敵人”。中時新聞網稱,由於台灣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台灣產品的出口。此外,未來台灣服務業想進入成員國的障礙可能也會更大,台商到成員國投資也可能會有困難,最終台灣可能因此而被排擠在其生產鏈之外。
民進黨仍強作鎮定
台灣東森新聞稱,台將面臨RCEP的三大衝擊:衝擊傳統產業、不易爭取服務業商機與減少外資投資產業,這幾乎已經成為島內業者及媒體學者連日來討論的共識。身兼台塑總裁與工業總會理事長的王文淵公開指出,台灣尚未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RCEP則完成簽署,將使台灣面臨更多不平等待遇,不利台灣產業競爭,相關產業持續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島內焦慮情緒升高,民進黨當局仍強作鎮定。台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15日表示,RCEP降稅自由化程度和相關成員國既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相比,整體項目沒有增加很多,且降稅時程也很長,後續影響還要再觀察;台灣企業“早就做好相關準備”,台灣會持續產業升級,爭取加入標準更高的CPTPP。台綠媒15日稱,RCEP簽署讓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勢必更為牢固,台灣被排除在外有加劇經貿邊緣化隱憂。“不過專家認為,美中爭端未歇、全球反中浪潮延續的局勢,將為台灣帶來轉機。”
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是你的錯
如此空洞蒼白的表態顯然沒起到安撫作用。國民黨表示,對於民進黨當局參與RCEP的不作為,國民黨提出5點看法:
第一,民進黨只想抓住美國,忽略“雙軌區域經濟合作建制”的競合;第二,因為美國沒有加入RCEP,所以兩岸關係的好壞更為關鍵;第三,民進黨刻意不提東北亞在RCEP簽署後的經貿變局對台灣的影響;第四,民進黨的不當政策讓台灣真正變成亞太或“印太”地區的“經濟邊緣人”;第五,民進黨當局最會“做以帶閉”(坐以待斃的諧音),耽誤台灣的前途。
隨後,國民黨聲稱,該黨當政時期秉持RCEP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雙軌並進的策略,試圖在協定簽署前加入。但民進黨上台後就不再提及,希望在對美經貿合作有所進展,但始終缺乏實際建樹。
國民黨強調,大陸在RCEP中扮演重要力量,民進黨當局明知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以及大陸在RCEP的影響力,卻無心維繫兩岸的政治對話基礎,以致參與之路難上加難。最終,民進黨當局坐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優勢逐漸流失,讓台灣在區域經濟合作中進退維谷。
國民黨提醒,環顧亞太或“印太”地區,台灣被排除於各種具法律拘束力的多邊經濟合作區塊之外。民進黨當局若再無適切的因應作為,將葬送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以及台灣青年與下一代的未來。
最後,國民黨奉勸民進黨別再買單吃“道歉牛肉麵”,應召開緊急高層會議,評估RCEP對台灣的衝擊並提出因應之道,並向“立法院”進行正式、公開的報告,以免讓民眾不知險之將至。(注:近日,台“行政院”發言人錯誤指責牛肉麵店家使用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親自前去道歉並買牛肉麵賠罪。國民黨批評民進黨當局“打人民巴掌、還花人民的錢賠罪”。)
對於國民黨的指責,民進黨立即反擊。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抨擊國民黨應為未能加入RCEP負責,抨擊當初國民黨放棄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顯見國民黨仍然不知反省和一味卸責。
學者:台商面臨“痛苦適應期”
RCEP所簽屬的協議涵蓋全球30%的人口、29%的GDP以及27%的貿易量,這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給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合作注入一針“強心劑”。
英國《金融時報》15日撰文稱,RCEP簽署後帶來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可能是加快了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鑑於中日韓三國都是製造業和科技強國,協議的簽署,可能是全球商業的一大發展。然而這對於未能加入RCEP的台灣地區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據《聯合報》15日報導,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RCEP就像是另外四個“東盟10+1”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強版,將會整合東盟市場的經貿活動。
李淳稱,由於東南亞是台商對外投資的重點,早在RCEP協議前,東盟原本對大陸、日本、韓國及新西蘭的四個FTA都早已生效,過去十多年以來,讓台商經歷很痛苦的調適期。隨著協議順利生效, RCEP成員之間的產品關稅進一步調降,將讓台商面臨下一波“痛苦適應期”。
還有學者指出,由於台灣與RCEP成員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台灣的出口,諸如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恐必須提早準備可能的衝擊。
根據台灣經濟部門資料,RCEP 15個成員的GDP合計約25.6萬億美元,佔全球總貿易值29%,貿易量佔全球27%,對台貿易值佔更佔台灣總貿易值約58%。
另據台《中國時報》報導,台灣律師葉慶元15日在臉書表示:台灣以外貿為本。當區域內其他主要的貿易夥伴,彼此之間都降低關稅、解除貿易障礙,台灣卻被排除,將如何繼續推動貿易?產業及工作機會是否會進一步外流?值得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