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才是臺灣災難的開始?

  新冠肺炎的疫情雖然猛爆,但是由新冠肺炎所引發的經貿衝突,才是台灣最大的挑戰,經貿層面的「第二波防疫作戰」,更為複雜,衝擊更為全面。

  從上週開始,台灣產品出貨到大陸,必須註明是「中國,台灣」(Made in Taiwan, China),最早曝光的是深圳海關,幾天後已經全大陸的各個口岸全面實施。

  大陸海關明確回覆,台灣出口到大陸的所有貨品,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相對的,台灣這邊的海關則對Made in Taiwan, China的貨物不予放行。日後可能也會沒有直航往返人物都需經過第三地中轉。

  這不是簡單的外貿問題,真正做過進出口的人,看到都會倒吸一口氣~完了!

  因為外銷大陸產品,沒有打上「中國,台灣」,大陸海關直接退貨;而打了「中國,台灣」,台灣海關不給發貨,請問佔台灣40%外銷比例價值三兆八千億億台幣的貨,都要堆在高雄、基隆海關,台灣貨品發不出去,公司倒完換銀行倒,政府收不到稅收,將停擺。

編者按/汪毅純~中華臺灣原注民團結黨主席

  ●相關內容請參閱《工商時報》社論剖析。

 
CHINATIMES.COM
 
全球經貿秩序的結構性改變,速度比預期要快得多,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國與國之間的隔離」,遠比大家想像的要嚴重,還沉浸在台商回流、鮭魚返鄉舊思維的企業與政府,可能得「超前部署」,面對全球既有貿易秩序加速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