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學者:中國抗疫實踐給世界上了三堂課

  意大利學者亞歷山德羅·奧爾巴納說,中國大陸控制冠狀肺炎疫情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而在意大利,情況卻恰恰相反,感染人數已經過萬,在情況如此危急之時,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封鎖。

●3月10日意大利發布全國封鎖令後,一名快遞員在羅馬空曠的鮮花廣場上騎車送件。

  就在不久前,中國在武漢和湖北省果斷採取“封城”措施,遏制病毒傳播,曾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不解和指責。但隨著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傳播,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其為“大流行”,對中國防疫戰略的批評聲音漸漸偃旗息鼓。

  中國在抗疫實踐中得出的以下有益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快速動員,果斷應對

  意大利借鑒了中國的“封城”經驗,成為第一個實行全國封鎖的國家。目前來看,這一措施似乎為所有歐盟國家樹立了標杆——儘管各國採取的具體措施不同,行動速度不一。

  直到現在,多數人才後知後覺地認識到,限制人際間的身體接觸可能是減緩疫情蔓延、避免國家醫療系統崩潰的唯一可行選擇。而早在一個月前,世衛組織在中國的考察行動結束時就表示,“中國已經開展了可能是歷史上最雄心勃勃、最靈活、最積極的疾病控制努力”。

  中國疾控措施之全面、力度之大,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並成為應對病毒傳播的典範。

●2月27日,一名出院患者向雷神山醫院醫生豎起大拇指。

  中國政府果斷封鎖疫區交通,迅速從全國各地動員醫務人員向疫區集結,在短時間內建起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有效遏制了病毒從湖北傳播到其他省份,防止了國家醫療系統潛在的崩潰風險。

全民配合,步調一致

  中國開始疫情防控阻擊戰恰逢春節前夕,而通常伴隨春節而來的,是規模達數億人次的世界上最大人口遷徙。這也成為意大利需要認真學習的一課。

  此次意大利疫情的中心位於北部的倫巴第大區,當時封鎖疫區的措施尚未最終確定便提前洩露,成千上萬的外來務工人員和學生湧向火車站、汽車站,希望趕在封城之前回到自己的南方老家,其中倫巴第大區主要城市米蘭壓力最大。

●3月7日,意大利將要封閉倫巴第大區的消息提前洩露,大批民眾趕往火車站“倉皇出逃”。

  要知道,倫巴第大區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療設施,而意大利南部地區較貧窮,在醫療設施、醫務人員數量和重症監護床位方面遠遠落後於北部地區。如果疫情在南部大規模爆發,將面臨醫療系統崩潰的切實風險,這將對全國醫療系統和人民健康安全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在這方面,中國值得我們學習。許多中國人放棄了春節回家或出行計劃,表現出極高的責任感和凝聚力。正如世衛組織所說,中國人民“對這些疫情防控措施予以高度理解和接受”,並堅定地承諾共同採取行動,以應對共同的威脅。

國際協調,全球合作

  如果歐洲和意大利想要把當前的危機轉化為機遇,就必須在團結和全球合作方面向中國學習。

  中國採取了迅速而具體的行動幫助意大利。中意兩國外長3月10日通電話後僅兩天,一架來自中國的包機抵達羅馬,機上載有9名幫助意大利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醫療專家,還有數十噸醫療設備。

●3月12日,中國紅十字會赴意大利抗疫專家組9名醫療專家和31噸醫療物資抵達羅馬。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向意大利表達支持的視頻和文字在網絡、社交平台和新聞媒體上傳播開來,“中國加油”、“意大利加油”的口號廣為人知。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盟其他國家正在關閉與意大利的邊境,歐盟機構花了很長時間才就一項清晰合理的財政承諾達成一致,幫助意大利減輕疫情對其本已不穩定的經濟體系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已不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中國的抗疫策略值得世界反復學習。

亞歷山德羅·奧爾巴納(Alessandro Albana),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博士,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