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真相~蔡英文政府沒把真相告訴百姓!

  行政院主計總處將台灣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由2.67%上修至2.91%,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於香港的-2.9%、新加坡0.1%及南韓的2%。日前(11/1/2019)蔡英文說:「面對世界經濟的挑戰,台灣人不會逃避、不會落跑、更不會只出一張嘴。」

  在這裡我要指出,台灣經濟其實沒有那麽強,而蔡英文政府並沒有把真相告訴台灣老百姓。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與台灣政府公佈的經濟成長率計算,在蔡英文過去四年(2016-2019)執政下,亞洲四小龍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如附圖):

  第一名:南韓 = 2.7% (=2.93%+3.20%+2.67%+2.1%)/4

  第二名:新加坡 = 2.6% (=3.0%+3.7%+3.1%+0.5%)/4

  第三名:台灣 = 2.4% (=1.51%+3.08%+2.63%+2.53%)/4

  第四名:香港 = 2.2% (=2.18%+3.84%+3.02%-0.1%)/4

未提供相片說明。

  各國經濟景氣起伏的階段性會有所不同,今(201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將達2.53%,的確將高於南韓的2.1%,新加坡的0.5%,以及香港的負0.1%。但整個四年平均下來,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表現,仍然落後於南韓與新加坡之後,而僅比政治動亂中的香港多出0.2個百分點。

  實際上,台灣今年下半年經濟明顯好轉,有相當的程度是受惠於始料未及的美中關稅貿易戰,迫使台商重新調整「接單」與「生產」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重分配。

  據IMF預測,這場貿易戰將使今年全球貿易量的成長率萎縮至1.1%而已。影響所及,台灣的出口訂單迄今年九月為止已經較年前水準連續衰退了11個月份。但因台商為規避美國的關稅壁壘,已把部份接單由中國生產轉回台灣,形成所謂的「轉單效應」,以致儘管出口訂單衰退,但按台幣計算的台灣實際出口金額仍然維持成長。

  然而,前景實在是陰霾籠罩,因為轉單效應是暫時的,不可能會持久的,而且這個效應僅局限在資通訊產品方面,其他製造業部門其實是在衰退中。按今年1至8月的產出和上年同期比較,台灣製造業衰退了1.18%, 其中:

  ***金屬機械 ~ 衰退6.42%
  ***資訊電子 ~ 成長1.03%
  ***化學 ~ 衰退1.35%
  ***食品紡織等 ~ 衰退0.93%

  產業供給面的不振,同時也已導致今年台灣的失業率不斷攀升,而失業人數也一值在增加中。

  按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的數據,今年1月份台灣失業率下降至3.64%後,基本上維持逐月攀高的態勢:今年8月份失業率已高達3.89%,而失業人數已由1月份的43.4萬人增加到8月份的46.6萬人。

  很顯然,台灣當前產業面成長是傾斜而非常不平衡的。是以,台灣總體經濟雖有2.4%的平均成長,但力道仍不足以有效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以吸納日增的失業人口。這個嚴重問題也可以從下面的統計數字反映出來:

  按經濟部的統計資料,今年1至8月累計,台灣新註冊成立的公司家數總共27,618家·, 較上年同期縮減了6.4%, 而新成立工廠家數總共2,868家,較上年同期則減少了3.1%。

  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因單季經濟成長率跳升,興奮地指出:國際經貿情勢迅速改變,蔡政府也早有應變。從台商回流破6千億、創造整整6萬個工作機會就能看出。

好想贏韓國!Q3經濟成長率四小龍第一。(圖/擷取自蘇貞昌臉書)

  然而,台商回流的6千億資金,有真正流入台灣的產業供給面,有效地催生新公司與新廠房的成立,以創造足夠的工作機會嗎?根據前面數據分析,至少目前為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最新一期(October)的「世界經濟展望」,台灣往後數年的長期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是鎖定在 2%而已,台灣政府部門也許比較樂觀,但不管怎麽看,台灣長期的成長動能是不足夠的。

  蔡英文論文真相說不清楚,看來台灣經濟的真相也是一樣。